首页 昆明 正文
西山继往开来 活力核心区建设步履铿锵
昆明信息港    07-29 08:11:24

52881564337336001

辉煌西山。 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86881564337336064

万达广场片区。 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66001564337336204

爱琴海购物广场 。张有林摄

92221564337336253

金马碧鸡夜景。 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89041564337336284

美编王丽娜/制图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姚丹苹 通讯员杜卫霄 赵正先昆明城西、滇池之畔,西山胜境、灵仪西翥。抗战时期,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第一挺机关枪、第一架望远镜、第一根电缆、第一支青霉素等“十个第一”,渲染了昆明工业厚重的红色历史的西山区,见证了近代工业发展的百年沧桑。70载栉风沐雨,如今崛起于滇池之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西山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昆明当好排头兵和火车头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西山人接续奋斗,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活力核心区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

70年来,西山区人均生产总值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了1400多倍,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0年获评“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的县区。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87亿元,综合实力得到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二一三”调整为“三二一”,过去西山以工业、农业为主,现在的西山不断聚集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大健康、金融等优质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5+X”新经济增长极加速成型,初步形成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全区现有商务楼宇63幢,并以每年3至5幢的速度递增,涌现出税收千万元以上楼宇达19幢(其中亿元楼宇4幢),以万达双塔、南亚、爱琴海、大悦城为“轴心”的城市商圈活力显现,近10年来西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稳居全省第一。同时,随着草海文旅项目、彩云湾项目的加速推进,西山必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城市客厅,张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

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大幅提高

近年来,西山区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赶上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三去一降一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取消了63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降低了1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企业减负15亿元以上。西山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一企一策”和“上门办理一站式服务”,兑现扶持奖励资金2.86亿元,打造“投资洼地”,扶持新兴产业、培育创新产业、发展优质产业,吸引了16个世界500强、22个国内500强、11个国内民营500强企业到西山投资兴业,近10年来引入市外到位资金900亿元以上,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70年来,西山区城乡建设全速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乡规划更加科学,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8平方公里。深入推进“多规合一”,完成36个片区4.2平方公里城市更新改造和2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一批城中村、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市政道路通车里程增加到345千米,近1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达19.7%以上。西山区不断改进城市管理,环卫一体化运作全面落实,网格化体系更加成熟,“鹰眼”监控系统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基本建成主城至涉农街道的“半小时”快速交通圈,累计建成55个美丽宜居乡村,城乡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70年来,西山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提供更加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民生保障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始终保持在70%以上。

西山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近10年来累计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0万余个,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次。在2014年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相对贫困人口“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850元和19889元,为1978年的数百倍。基础教育水平、卫生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荣获国家慢性病治疗综合示范区、全省教育先进区等荣誉称号,全区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一批涉黑涉恶团伙,不断深化“平安西山”建设,刑事警情量稳定保持在昆明全市主城区最低水平,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幅提高

西山区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山魂水韵绿色生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累计投入28亿元实施入滇河道综合治理,完成6.5平方公里湿地建设,入滇河道水质逐年提升,河道景观大幅改善,草海水质达到Ⅳ类,为30年来最好水质。全力实施生态修复,全面开展矿山关停整治,滇池流域及团结片区采石采砂采矿点全面实现停工停采,近10年来生态修复面积达8万亩以上,海口、团结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着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2018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5%,为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

西山区的发展,从一个区域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云南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西山区干部群众奋进新时代的信心决心。

西山区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昂首迈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奋力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活力核心区高质量发展。

西山区城市商圈活力十足

西山区区长陈瑞斌介绍,近年来,西山区相继有7个大型商业综合体、63幢商务楼宇投入使用,商业体量超过280万平方米,其中较大的有南亚风情第壹城、西山万达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大悦城等商业综合体,以及润城项目、云投中心项目等商业楼宇,逐渐发展形成商贸经济繁荣的“六大商贸集聚圈”。在这“六大商贸集聚圈”的带动下,现代商贸业发展成为西山区的重点支柱产业之一,西山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高度增长,2011年至今年均增幅达10.5%,总量稳居全省第一。

在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大方向下,西山区确立了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活力核心区的发展定位,这个“活力”具体体现在产业上,就是消费的活力、就是现代商贸业的活力,在培育和发展现代商贸业方面,西山区一手抓规划建设、一手抓软环境提升。

规划建设方面,坚持以城乡规划、产业规划为龙头,以城市更新改造和片区开发建设为载体,考虑城市发展状况、区域经济状况及消费情况,科学规划商业业态、确定商业布局。既注重发展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娱乐休闲、餐饮购物等生活类服务业,引导发展社交型、体验型等新型消费业态,激发消费活力;也注重发展金融服务、会展商贸、信息服务、技术策划等生产类服务业,强化产业凝聚力、辐射力、影响力。

“六大商贸集聚圈”的形成,就是在城市更新改造和片区开发建设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的现代商贸产业聚集区。按照规划,到2025年,西山区商业综合体和商务楼宇面积将达到500万平方米,必将对激发消费潜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软环境提升方面,西山区深入推进六个专项行动:全面启动“四个零”、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行动、“一网四中心加延伸点”构建行动、“最多跑一次”提升行动、便民利民特色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政务服务。在商业综合体开业前,行政审批和登记部门提前入驻、专人负责、主动服务,监管部门送政策上门指导,针对入驻的经营户开辟“绿色窗口”,提供一站式全程咨询导办、综合收件,采取证照集中办理,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以昆明大悦城为例,从商户准备入驻到登记领证,仅用5天时间就集中完成了数百家入驻商户的行政审批和登记手续,为综合体开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今年初,西山区确定了打造产业发展“四大平台”的目标,其中一个平台就是“现代商贸产业发展平台”,下一步,西山区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实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鼓励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发展,依托“六大商贸集聚圈”,引导生活性服务业更加优质、更具特色,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全市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李丽朱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