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城市网盟联播 正文
60万件红色藏品讲述长征故事
曲靖日报    08-01 11:12:28

00300802678_c5767f15

红色藏品。

  贺子珍在威舍猪场负伤时给中革军委发电报用的桌子、红军鞋、红军送给富源县营上迤茂老百姓的书……富源县旧城山公园鸣凤楼,是富源农民企业家潘庭宏的私人红色博物馆——富源县中国红军长征民间文物收藏馆。馆内,毛主席纪念像章、著作书籍、红军用过的各类物品等红色藏品让人目不暇接。

  这里的60万件红色藏品是潘庭宏花了30余年从各地收集来的。其中有邮票、报纸、杂志、民间老物件以及和富源相关的一些红色物品,更多的是毛主席著作、纪念像章、瓷像和红军用过的各类物品。

  “我收藏这些红色物品主要就是为了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教育一代一代的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馆长潘庭宏说。

  潘庭宏,1963年出身于富源的一个小山村。红军长征曾两次过富源,红军长征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红军长征精神一直鼓舞着大家奋进。受红色文化熏陶,深深的红色情结扎根于潘庭宏的心。1988年的一天,他无意中发现20多枚毛主席像章,不假思索地用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80元钱买下了像章,回家后如获至宝。之后他着魔似地把钱省下来收集珍藏各个时期或各种材质的像章,当时一个像章大约一至两块钱,他几乎所有收入都用来买毛主席像章,吃的穿的都十分节俭。日积月累,他的收藏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当地的红色收藏专家。

  “我的大多数藏品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产物,是这段历史的‘有生命的物证’。在质地上、在外在的特性上,它们可以千差万别,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以其自身的‘唯一性’,反映这一段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革命精神乃至重大事件的史实,因此我必须给它们一个‘家’。”潘庭宏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

  一次活动中,武装部一位同志为潘庭宏提供了一条线索,红军长征经过黄泥河猪场时,战斗非常激烈。在紧急行军途中,贺子珍因飞机轰炸腿部受伤,在老乡家包扎伤口后,曾在一张桌子上发电报,这张桌子一直藏在老乡家中。潘庭宏得知后欣喜若狂,硬是逼着这位同志带路前去收集。经过数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农户家中,门牌还挂有“贺子珍发电报处”的提示牌,得知是来谈收藏贺子珍发电报用的桌子,物主说:“出多少钱都不卖。”贵州档案馆已挂号收购多次,都无功而返,他也同样遭遇了闭门羹,同样无果而返。回家后,成天想着这么珍贵的物品放在农户家中实属可惜,一是物品得不到有效利用,二是保护也不专业,时间久了会腐烂。于是他第二次独自到农户家洽谈,再次无果而返。他整天茶不思,饭不香,事隔两个月后又一次登门,直到第五次请当地村民帮助协商共同说服,最后终于收购了贺子珍发电报用过的桌子,外加一件红军做饭用的吊架。

  付出终有回报,潘庭宏和他的红色藏品早已走出富源走向全国,他先后携带红色藏品在香港、台湾等地举办过红色展览。所到之处,激起了一次次红色的热潮和众人的赞叹。

  30年来,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创办企业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收藏。花费6000多万元收藏了超过60万件红色文物,斥资4000万元兴建私人博物馆,展示自己的红色藏品。目前,潘庭宏的红色藏品主要存放于富源民族文化生态村和中国红军长征民间文物收藏馆内,免费对外开放,让红色文物讲述长征故事。(曲靖日报 记者张袁子奇)

编辑:王琪(实习)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