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记者上官艳君/摄
大山包一级公路。供图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上官艳君 8月2日,“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2日在昭通专场发布会上表示,2015年以来,云南省昭通市有508个贫困村出列、2个贫困县摘帽、125.54万人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12.49%。
杨亚林说,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乌蒙山腹地的昭通市,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和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大山大水大峡谷,及“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是昭通最大的市情和脱贫攻坚最难啃下的“硬骨头”。昭通市通过突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四篇文章”,闯出了一条深度贫困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路子。
向家坝电站一角。供图
70万吨水电铝项目全景图。供图
“挪穷窝”“断穷根” 易地搬迁人口总量达36.24万人
由于昭通很大一部分贫困群众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冷凉地区,居住极其分散、偏远,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建设成本高,生态敏感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这些地方的群众唯有搬迁才有脱贫出路。同时,该市从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角度出发,努力实现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昭通以贫困程度为主要依据,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的原则,以集中居住规模在30户左右贫困发生率高于50%以上、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难以适应长远发展为主要标准,组织14148名人员深入4864个自然村10013个村民小组全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摸底调查精准识别,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8.45万户36.2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7万人、同步搬迁人口5.54万人,新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21.41万人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达18.74万人,占全省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4.5万的54.3%。
“为了让那些长期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冷凉地区的民众搬出大山,实现既挪‘穷窝’又断‘穷根’,我们努力实现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探索创新‘进城、入镇、进厂、上楼’集中安置模式,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持续发展、民众较满意’。”杨亚林说。
同时,昭通市还紧扣“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全力推进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并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探索“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之路,为脱贫攻坚形成了高质量、有层次的产业支撑。
杨亚林透露,目前,昭通苹果种植规模已突破60万亩,马铃薯规范化种植达310万亩,450万亩竹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花椒产业规模达130万亩。其中,海升集团在该市规范化种植的4万亩苹果示范园,已成为全国最大单体连片矮砧密植高标准苹果种植基地,红蛇、华硕等优良品种亩均收益达10万元以上,比较效益是种植玉米的100倍。
在迁后安置上,昭通市还从提高组织化程度入手,摸清100余万贫困劳动力状况,按照“近抓外出就业为主、远抓产业培育支撑”的思路,一一对应建立工作台账开展定向培训,推动贫困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外出稳定就业。目前,昭通市13.34万易迁劳动力已转移就业10.07万人,转移就业率75.49%;100.61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转移就业65.86万人,转移就业率65.46%。
全市在迁入地,在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前提下,统筹谋划推进公共设施配套和产业、就业支撑,在新增集中安置区同步规划建设各类学校44所、医疗服务机构33个、群众互助服务场所26个,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36个、“一水两污”项目51个;在安置区周边新建蔬菜大棚8360个、食用菌大棚2523个,建设标准化“扶贫车间”42.46万平方米、商铺38.99万平方米,可满足3.63万个易迁劳动力的就地就近就业。
“历经70年艰苦卓绝的反贫困斗争,数百万昭通儿女实现了从饥寒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杨亚林称,昭通全市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0.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889.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98元增加到2018年的9474元。2019年,该市还将实现7个县区脱贫摘帽、624个贫困村出列、40.07万贫困人口脱贫。
四通八达立体综合交通网正在形成
据了解,2019年上半年,昭通市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1.4亿元,同比增长16.5%,占年度目标388亿元的39%,昭通市四通八达的立体综合交通网正在形成。
昭通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着力打造以昭通城区为中心的“四小时交通圈”,努力实现“县县通高速”。目前,规划新建的总投资1275亿元12条808公里高速公路中,镇毕高速已于去年建成通车,昭乐、格巧、宜毕3条高速已完成概算投资的70%以上,将于今年建成通车,宜昭、昭泸、都香、大永、镇赫、绕城6条高速全面铺开建设,沿江、镇七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计划年内启动建设,在建高速里程和完成投资均居全省第一,跑出了高速公路跨越发展的“昭通速度”。
铁路建设方面,成贵铁路云南境内铺轨工程已完成单线铺轨工作,将于年底投入运营,镇雄、威信即将迎来“高铁时代”,昭通将接入“高铁交通圈”。渝昆高铁已完成可研报告评估和初步设计预审查,计划年内开工建设。昭攀、昭毕、昭六、东巧和沿金沙江5条铁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全市“二横五纵一枢纽”铁路主网架正加快形成。
机场建设方面,昭通新机场迁建成为中央军改后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军民合用机场,目前已取得项目土地预审意见,项目可研报告前置支撑性报件已上报省发改委,计划年内开工建设。镇雄、盐津通用机场正在开展场址批复相关工作,永善、绥江通用机场正在开展选址论证及报告编制。昭通机场现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重庆和昆明等城市共7条航线,基本实现与京津冀、成渝、珠三角、长三角“四大区域”通航,今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17.32万人次,“一中心四通用八航线”航空网正加快形成,空中走廊建设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