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记者邓磊 通讯员郭武辉)随着经济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多样化、个性化等更高要求,更加关注健康教育、权益维护、社会参与。这些深刻的变化和进步,对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引入相关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官渡区在“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工作中给出的答案。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官渡区,成为主城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城区。父母忙于生计,孩子们课后的辅导和假期安全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对此,早在2011年,共青团官渡区委就汇聚团干部、社工以及志愿者的力量,与社会组织——润土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联合成立了“儿童之家”关爱随迁儿童服务阵地。通过让社工、志愿者帮助孩子温习功课,组织开展各类课后、假期活动,先后解决了上万名外来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
“我前两年跟爸爸妈妈来昆明,爸爸当保安、妈妈做零工,以前放学后我就在小区附近的亭子里做作业或者跟小朋友玩,常常交不出作业被老师批评。”在矣六街道欣景社区“儿童之家”,来自子君中心学校三年一班的张同学说,来到“儿童之家”后,每天都有老师帮他辅导功课,作业基本上都能在5点半前完成。据介绍,截至目前,官渡区“儿童之家”共组织1.5万余人次志愿者,开展0.38万余场次活动,服务随迁儿童10.8万余人次。
“儿童之家”的成功,让官渡区相关部门看到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去年3月16日,全省首家市、区、街道、社区“四级一体”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在官渡区正式投入运行。孵化基地为初期社会组织提供办公空间、能力培训、信息咨询、社会宣传、资源链接等方面的服务,并结合官渡区自身实际,培育扶持本土社会组织,有效提升本土社会组织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官渡区还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加强对社会组织政治方向、团结凝聚群众、推动社会组织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指导。走出具有官渡特色的“融合式”“双强发展”的社会组织党建之路。截至目前,全区围绕“一核多维、共建共享”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已孵化培育城乡社区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53家,其中引入省内外知名社会组织10家,社区服务类35家,养老服务类10家。
“去年以来,为引导社会组织平等、独立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承接政府转移的事务性工作,我们搭建了政购服务资源交易发布共享中心,以项目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交流、孵化、登记和项目运作等服务,发布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动态信息。”官渡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区通过政购服务资源交易发布平台先后发布了公益节、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福彩公益金助残服务等公益创投活动,累计购买服务项目97个,购买服务金额达1450余万元,受益群众5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