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师仪式
手工制作足球 车安达 摄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如何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情系民生,担当有为。我州各级人大代表用行动作答,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零距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难,把工作落实到村村户户,奋力书写“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亮丽篇章,汇聚起助推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密织一张大网 “人大代表行动”全覆盖
精准扶贫是当前最大的民心工程,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最能反映人民的意愿,也最能体现人民的期盼,助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责无旁贷。
今年3月25日,州人大常委会印发了《红河州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方案》,决定在全州开展为期两年的“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起来,助推全州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动员令已下,冲锋号吹响。
全州各级人大组织迅速行动起来,成立工作机构,确保活动组织实施。州、县市人大常委会均成立了由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专委会、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的日常工作,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周密部署,及时制定各地的活动实施方案。4月30日前,全州各县市人大常委会均制定或完善了本县市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方案,明确时间、步骤和目标任务,确保全州“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有序开展。
以活动为契机,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州人大常委会共筹措180万元,对全州1172个村级人大代表联络室进行补助,9月30日前将按照《云南省人大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基本标准》,建设9个县级、138个乡级、1207个村级,共1354个人大代表工作站(联络室),形成覆盖全州所有乡村的活动“末梢终端”,为基层人大代表更好履职、助力脱贫攻坚提供活动场地。
一系列保障机制,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州、县、乡、村4级联动贯通的活动工作网络。全州共10790名全国、省、州、县、乡5级人大代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联系人民群众5.1万余名(户),为我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力量。
聚焦两大重点 百姓期盼记心间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全州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等活动,带着群众的关注与期盼,聚焦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当好“侦察兵”和“监督员”,推动问题整改落地,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州人大常委会将脱贫攻坚工作列入今年常委会审议议题,把《关于完善乡镇金融机构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基层、金融服务扶贫功能的建议》等涉及脱贫攻坚工作的人大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建议进行督办,通过审议专项报告和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蒙自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审议监督的重要内容,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和农业产业提升“81111”工程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人大代表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开展视察,约见市政府相关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不断推动和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弥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5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全市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重点对脱贫攻坚“696”指标和“三率一度”指标完成情况,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建议。
屏边县人大常委会利用视察、评议等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对住房安全工作依法开展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作用,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住房安全目标,达到在监督中参与、在参与中监督效果。
元阳县人大常委会针对部分家长依法送子女入学意识淡薄、部分适龄少年儿童辍学失学的实际,向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关于严格依法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的监督建议》。
河口县人大常委会4月18日举行脱贫攻坚工作专题询问会,就贫困对象精准识别、产业扶持、教育扶贫、群众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10个问题开展询问,并形成专题询问意见。
……
咬定问题不放松,州、县(市)人大常委会把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与人大常委会工作有机结合,用法律赋予的监督职权,推动贫困群众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得到切实有效解决。
提升3项能力 彰显人大代表“新形象”
人大代表,“代”的是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表”的是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只有能力、素质过硬的人大代表,才能够准确及时地将基层群众的心声向上传递,推动问题切实解决。为此,全州各级人大常委会将提升人大代表能力素质作为活动开展的一项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各类培训,着力提升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以人大代表的“新形象”,提升人大系统的工作水平,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蒙自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专(工)委联系指导代表小组工作机制、组建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等方式,拓展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的渠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中各类专业人员的作用,让人大代表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提出更有深度、更具针对性、更有操作性的意见、建议。通过制定《市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培训计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技术、探索“扶贫+”发展模式等内容,对市乡(镇)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依法履职、脱贫攻坚政策和农村产业发展使用技能培训。
开远市人大常委会采取专题辅导等形式,对人大代表进行全覆盖式培训,强化人大代表对产业扶持、控辍保学、就业培训、农村危旧房改造、合作医疗等政策的熟知度,着力增强帮扶工作实效。活动开展以来,共组织人大代表学习培训9场450人次。
绿春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绿春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年培训计划(2017-2021)》,对县乡人大代表进行轮训。2018年,绿春县先后举办人大代表“脱贫攻坚政策知识”专题培训1期,“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2期,共有269名县乡人大代表参加培训。
红河县人大常委会共组织38名人大代表参加了脱贫攻坚实战能力培训及脱贫攻坚知识测试。全县105个人大代表活动小组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召开学习座谈、分析研判会等。
各县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各自实际,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人大代表对政策特别是脱贫攻坚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切实提升人大代表履职和助推脱贫攻坚的能力和水平。曾参加过州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新任人大代表培训的州十二届人大代表毕超对此深有体会,“通过系统的培训,让我对依法履职以及监督法等方面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巩固提升,不管是会议期间还是闭会期间,我对充分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信心满满。”
回应四方民情 架起群众“连心桥”
“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就是要更好地聚焦脱贫攻坚,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6月18日,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普绍忠在红河州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推进会上对全州各级人大代表提出要求。
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自“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州各级人大代表身体力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详细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听取和收集意见建议,为脱贫攻坚助力,形成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累积效应。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走到哪里听到哪里,听到哪里记到哪里,进村入户收集民情民意是我的职责。”随时记录民情民意,已经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张莉的一个习惯。不管群众反映的问题是大是小,她都认真记录整理,在每年参加各级人代会、人大代表活动时,提出意见建议。自2018年以来,张莉已经提出关于教育、基础设施改善、农技培训等意见建议共7件,将群众的心声传到上级和相关职能部门。“我始终坚信,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真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实事,才是一名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最好体现。”张莉说。
人大代表收集来的百姓心声不能束之高阁、听之任之,而要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个旧市人大代表、贾沙乡他白村委会主任简国珊则针对新民村和也门村进村道路未硬化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经过协调,争取到建个元高速公路12标1分部支持,免费提供挖机和扩路服务,使新民村1.8公里和也门村2.7公里的进村道路全部得以扩宽。“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群众有困难,人大代表总要有所行动,这是义务,也是责任。”简国珊始终牢记人大代表职责,始终要求自己在能力范围内为群众多做事、做好事。
走进我州的村村寨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全州各级人大代表恪守“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以一名人大代表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情履职,真心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将群众所需变为现实。
5级代表系民生 躬身履职有担当
“小姑娘,我要找你说点事……”在泸西县向阳乡,每逢周四赶集日,县人大代表、向阳乡乡长朱春燕的办公室里总是格外热闹,群众都来找她“说点事”。每次,朱春燕都耐心接访、尽力解决,因此,乡亲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姑娘”。
这次,来反映困难的是小足马村村民刘天佑。他们一家住在危房里,儿子去世后,留下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得知情况后,朱春燕帮刘天佑家争取到了危房拆除重建资金,还寻找社会资源对他家进行资助。“小姑娘,谢谢了!”短短6个字,对朱春燕来说却是群众对她最大的肯定。
随着“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在全州的广泛开展,一个又一个扶贫新故事写进了万户千村。
建水县李浩寨乡的“足球加工厂”就是一个生动鲜活的例子。李浩寨乡人均耕地少,许多村民不得不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户杨丰就是其中之一,他远赴广东,在深圳米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手工制作足球。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县人大代表、乡党委书记王国明,觉得这是一个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机遇,他鼓励杨丰与深圳米克公司合作,由乡政府补助3.2万元帮助杨丰返乡创建手工制作足球加工厂,公司负责提供原材料,村民将足球加工制作好后再通过物流寄回公司。如今,李浩寨乡已建起8个手工制作足球加工点,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实现了门口就业,每人每月收入1800元至3600元不等,为李浩寨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子。
石屏县十六届人大代表、龙韵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通过龙韵养生谷为4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按月收入1900元计算,实现了“一户一人务工,全家不再受穷”目标;州十二届人大代表黄会琼成立金平县绘琼民族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后,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吸纳银饰工匠、绣娘等3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83人;来自建水县利民乡清江村的省人大代表李红芬创建柑橘合作社,带领408户合作社社员规模种植柑橘1333公顷,2018年创产值3800万元。如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柑橘别墅”装点着美丽的清江,一个个硕果累累的柑橘园实现了彝家人的梦想……
这些,只是我州各级人大代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缩影,还有更多的故事在群众中口口相传。
脱贫攻坚,重任在肩。我州各级人大代表怀揣着一腔热情,积极履职、主动作为,为推进我州脱贫攻坚工作加了速;为增进人大代表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加了温;也为政府解决脱贫攻坚现实问题助了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与拥护。(红河日报 记者车安达 图片除署名外由州人大常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