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乐见云南生态建设之“大”
云南网    08-07 10:48:5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渐成社会广泛共识和共同意志,各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也可圈可点。作为有“生物大百科”美誉的云南省,在保护生物多样化、贯彻生态发展理念方面作出了怎样的努力、又取得了哪些成果?透过绿水青山间的“小世界”,我们不仅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领略到云南省在落实生态发展理念的实践和成果之“大”。

大格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曾语重心长地嘱托,“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云南全省上下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祖国南疆的美丽花园,举全省之力保护生物多样化、呵护环境生态、留住绿水青山,既是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务实作为,更显示出胸怀大局的发展观。

大担当。云南省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世界10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东喜马拉雅地区的核心区域,是我国乃至世界生物遗传物质的天然基因库。全省已知高等植物426科、2592属、17000多种,分别占全国的88.4%、68.7%、62.9%;珍稀物种资源占全国67.5%,居全国第一位。这既是云南的生态资源优势,也决定了云南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重大、需要付出更多。相关报道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云南省共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61个,建成风景名胜区66个、国家湿地公园16个、森林公园45个,全省85%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生态保护取得卓越成果的背后,显然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更显现出非凡的担当精神。

大作为。生物大百科,是云南的生态优势,也是云南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大力兴建水利事业,培育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努力把绿水青山打造成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区、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涵养区、边境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生态缓冲区,呈现出“大地增绿”“活力增强”“资源增量”的良性发展态势。将于明年在云南举办的世界生物多样性大会,更清楚地表明云南善于把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动能的积极作为、奋发有为,依托“生物大百科”这个生态IP释放云南开放发展更大潜能令人期待。(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滇萍

编辑:劳学丽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