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记者李丹丹) 昨天,“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发布——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勇,西双版纳州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刀文,分别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普洱
将成为云南南部综合交通枢纽
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普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了高质量与高颜值相得益彰,绿起来与富起来齐头并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普洱市实现生产总值662.5亿元,是1952年的538倍;人均GDP达到2.5万元,是1952年的205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3亿元,是1952年财政总收入的1000多倍。
70年来,普洱打破联通内外的交通瓶颈。到2020年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将超1000公里,初步构建中心城区到各县城的“2.5小时交通时空圈”。此外,机场建设驶入快车道,自1961年3月普洱思茅机场建成通航后,澜沧景迈机场于2017年5月建成通航,思茅机场迁建于今年7月接受国家民航局现场选址评估,景东支线机场列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5个通用机场建设加快推进。同时,全市在建和规划7条铁路,争取获批建设3个动车站,争取思茅到昆明开通动车,2021年玉磨铁路建成运营后,3个小时就可到达昆明,普洱即将成为云南南部综合交通枢纽。
普洱“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区位独特、优势明显。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普洱市先后建成国家一类口岸2个、二类口岸1个,其中孟连口岸进出口货值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普洱逐渐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2018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幅全省第一,荣获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等称号。
西双版纳
森林覆盖率达80.89%
70年来,西双版纳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从1949年的1394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417.8亿元;人均GDP从148元攀升至35286元;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2018年,西双版纳州接待国内外游客4043.4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671.1亿元,解放前人迹罕至之地变为今天的全国旅游胜地。
70年来,西双版纳城乡面貌实现历史性跨越。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航的条件极大改善。仅以交通而言,公路通车里程8927公里,比1949年增长了49倍,实现了高速公路通省城、高等级公路通县城和口岸、柏油路通乡镇、行政村道路全硬化,“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目前,经西双版纳出境的昆明至曼谷国际公路已全线贯通,可经老挝至泰国,并连接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玉磨铁路和中老铁路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并与建设中的中泰铁路相连;西双版纳机场已成为省内航线最多的州市机场,勐腊支线机场和勐海通用机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可常年营运300吨的货轮。西双版纳正由全国开放末梢变身开放前沿,可以想见,从这里出发,东南亚已不再遥远,世界也不再遥远。
西双版纳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全省率先设立热带雨林保护基金,国家、州、县三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增至622.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89%,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居全国第一位。首创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野生亚洲象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70头增至近300头。完成环境友好型胶园建设44.5万亩,建设生态茶园55万亩,种植珍贵树种80余万亩,成为全国种植珍贵用材林最大的地区之一。2017年,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荣获“中国2018美丽山水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