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今年主城区60%街道将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昆明信息港    08-19 15:44:40


2.pic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周硕  "昆明市坚持把便民、利民、惠民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努力为市民群众创造干净、整洁、宜居的城市环境。”8月19日,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剑平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昆明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这样介绍了昆明市的城市管理工作理念。

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全市古树名木实现智能芯片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昆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自2008年底建立运行以来,市级和所有县(市)区均已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2016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授予昆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创新项目“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7年以来,为适应城市现代化发展需求,昆明市又积极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以数字化、网格化为基础,精细化管理城市。一方面,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基础,将全市主城区和县城核心区约606平方公里的区域共划分管理网格1272个。另一方面,将管理对象细分为153类部件和128类事件,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市区两级网格化监督指挥机构,提升了城市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从前困扰城市的渣土车污染为例,目前,共有3000余辆新型智能渣土车投入使用,网上审批和电子处置备案卡的办理已全面施行,智能限速、远程锁车等一系列智能管控功能已打开,道路污染案件明显下降。2018年12月,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项目获第18届国际花园城市竞赛项目奖铜奖。

作为“春城”和“花都”,昆明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一向很重视园林绿化发展。据1985年统计,昆明市建成区绿地率14.5%,人均公共绿地2.73平方米。到2017年底,建成区绿地率38.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93平方米。昆明市建成区的绿地总面积和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绿地率增长了24.15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8.2平方米,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建立了“大树和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子系统”,全市胸径≥25cm大树和古树名木实现智能芯片管理。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垃圾分类正全力推进

陈剑平介绍,昆明全力实施“厕所革命”。全市共有城市公厕4373座,其中主城区2846座,在建成区范围内已达到7座/平方公里的建设标准。2016年,昆明市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厕所革命先进市”称号。2017年,昆明市获评为全国“厕所革命综合推进奖”,为云南省唯一上榜的州市政府。并全力抓好城市照明管理,全市路灯平均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均达99%以上,照亮了市民群众回家的路。同时,自2012年组织开展城市核心区域景观照明建设工作,共完成1852栋建筑、28座立交桥、15座人行天桥、6座跨线桥、1个隧道和盘龙江沿线的景观亮化建设任务,进一步扮靓了城市夜景。

昆明全力推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全市建有生活垃圾处理设厂(场)11座,其中焚烧厂6座,综合处理厂1座,卫生填埋场4座,生活垃圾总处理规模6275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陈剑平表示,2019年,昆明将编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规划,在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强制分类,50%学校和医院开展分类试点;主城区60%街道,其他县(市)区30%街道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届时,将引入第三方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和市级相关单位进行考评,原则按月开展考核,季度通报排名,考核结果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目前,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6家,危险废弃物处理厂1家,电子垃圾处理厂2家,餐厨垃圾处理厂1家。下步计划建成1家大件垃圾处理厂、新建2家餐厨垃圾处理厂。同时,加强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切实从娃娃抓起”,营造“小手拉大手”氛围;与团市委合作,按月在全市范围定期开展宣传主题活动;今年7月份组织了市区街道三级共计250人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培训班,通过市区两级讲师团巡回宣讲培训和广泛的分类主题活动,使垃圾分类意识不断深入人心。

编辑:昝娟娟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