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10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在昆明会堂举行。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联、市社科联、市文明办主要负责人就昆明市强化理论武装、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采取的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介绍。会上获悉, 昆明致力于推进“志愿之城”建设,注册志愿者已达111万人。在旅游方面,为让本地游客更加热爱昆明,让外地游客从此热爱昆明。在已有的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外,还将推出昆明鲜花四季游,让游客在不同的季节看不同的鲜花。
“志愿之城”建设 注册达111万人
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富贵: 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致力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昆明8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6人荣获省级道德模范,评选表彰207名市级道德模范、647名昆明好人,建成一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宣传展示长廊,组织开展先进典型基层宣讲活动,健全完善褒扬激励和关爱帮扶机制,在全社会树立起“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
致力于加强阵地建设,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切实优化。建成区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9个、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13个、乡村学校少年宫94所。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集中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3183所文化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断净化。
致力于推进“志愿之城”建设,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彰显。注册志愿者111万人,建成2500多个志愿服务工作站点。实施百名“市民河长”、千支“爱湖志愿服务队”、万名“滇池卫士”百千万工程,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湖 共创文明城”“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等各类大型志愿服务活动560场次。
每年组各种文化惠民活动11000余场
近年来,昆明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深入实施文化引领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昆明先后被列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全国十大最具文化影响力城市、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
话剧《孔乙己》
在文艺精品创作上取得新突破。创作《馨香之城》《足迹》,交响组曲《家园》《启鸣之声》,话剧《聂耳》《闻一多》等一批作品,其中交响乐《彩云之南》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历史文化名城形象不断提升。每年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惠民活动11000余场。自2016年开始成功举办两届“昆明交响乐音乐季”,春城文化节、海鸥文化节、合唱比赛等文化活动,现场参与人数达337万余人。完成“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4572场,惠及人数达632万人次以上。
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增强
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擦亮“郑和”“聂耳”“西南联大”、“陆军讲武堂”等城市文化品牌,举办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创意昆明”系列主题活动、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慕尼黑啤酒节—昆明之旅、春城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举办世界龙舟锦标赛、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赛等系列文化体育赛事。
充分发挥昆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国际友城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举办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化走出去,支持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春之祭》等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多国巡回演出,新知图书集团在南非、斯里兰卡、泰国等9个国家建立华文书局,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增强。
爱上昆明 将推出鲜花四季游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戴彬说 :“ 让本地游客更加热爱昆明,让外地游客从此热爱昆明。”在特色旅游方面打造了“七步场豆腐文化节”、“菜牛美食文化旅游节”、“慕尼黑啤酒节”等20余项饮食文化体验活动;繁荣民族节庆文化推进全域旅游,充分整合各类民族文化资源,举办“三月三”民俗节、“花山节”、“火把节”、“密枝节、祭山节”的传统摔跤等40余项民俗节庆和特色文化项目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广大游客的青睐,每年参与人数过百万……下一步,将推出昆明鲜花四季游,让游客在不同的季节看不同的鲜花。
目前,全市建有14个国有博物馆、23个行业和民办博物馆,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建有公共图书馆16个,文化馆16个,美术馆1个。全市总藏书603.65万册,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30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走在全省前列。2018年,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155.31万人次,全市人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资金标准从2012年的6元提升至2019年的17元,年均增幅达26.19%。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显著提升。
普及社科 推进“文化昆明”建设
昆明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 龚志龙:昆明市社科联自1989年9月成立。党的十八大以来,立项研究社科规划课题135个,结题验收115个。有3个课题荣获昆明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7个课题荣获三等奖。2014年课题《昆明基础教育培养研究与实践》相关成果获国家教育部奖励。另有多个课题成果转化为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提交的提案、出台的文件,甚至地方法规,起到了积极的决策参考作用。
策划出版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社科普及作品:编印了《昆明美食》《酒文化与健康生活》《西南联大著名学者讲演实录》《昆明“七·一五”反美扶日运动档案史料选编》《李、闻惨案时事报道选编》《“一二•一”运动实录》《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教授演讲录》《昆明解放》等一批社科普及读物,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社会科学进社区活动,以专题讲座、图书赠阅、图片展示和播放有关科普资料光盘等形式向市民宣讲科普知识,深受广大市民的好评。三是精心组织“云岭大讲堂”昆明系列讲座143场;邀请省市社科专家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宣讲社科知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向市民普及社科知识,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推进“文化昆明”建设。
规划组织进一步推进文艺繁荣发展
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陆毅敏: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于1979年。从只有4个文艺家协会,会员50余人,到现在发展成为拥有14个直属协会,联系14个基层文联,以及一个行业文联,会员达到18000人的文艺战线,并通过规划文艺项目、组织文艺活动、开展文艺评奖、培养文艺人才等形式,积极引导文艺创作,进一步推进文艺繁荣发展。
文学作品《云南记》《忧伤的黑麋鹿》等荣获“鲁迅文学奖”,这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昆明文艺家已荣获包括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骏马奖、金马奖、金爵奖、荷花奖、文华奖、十月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500多项。
近年来,昆明市文联加强与国外文化机构、各省、市文联、文化单位的交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先后组织代表团赴土耳其参加“第54届安塔利亚国际电影节”、组织各国在昆留学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组织书画家开展“春和雅韵--北京画院作品展暨交流座谈”、与美国丹佛•昆明艺术交流展联合主席爱丽丝瑞诺芙女士进行座谈等文化交流活动、赴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开展交流合作、赴新加坡开展文艺演出等,在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艺术门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建立了友谊,为未来的国际间、城市间文化艺术交流奠定了基础。(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张勇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