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 (昆明日报 记者邓磊) “我在官渡区做了10年的服装生意,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商业氛围和发展势头。”
“这些年各种展会越来越多,布展生意也越来越好做。”
“城市更新改造让我们住进了高楼,小区还配建了养老服务中心,日子越过越舒坦。”
“红色物业组织大家共建共享,老旧小区居民幸福指数也很高。”
“都是在同一条道路上前进,不快人一步,怎么能当排头兵。”从曾经的“云岭第一县”到现在的“全国百强区”,勤劳实干、敢为人先成了官渡人争当发展排头兵的秘诀。奋进新时代,官渡区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建管并重、共治共享,让富强幸福真正成了官渡的代名词。
互联网为传统商贸插上“翅膀”
古滇渡口,行舟楫之便、汇八方来商,自古以来官渡商业繁荣的特点始终没有改变。从1978年第一产业占比91.8%到2018年的0.7%,在官渡区从农业经济转向城市经济的过程中,商贸业的发展不容忽视。
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集中了近4万家商户。今年,是浙江人孙海明在这里做服装生意的第10个年头。来到昆明19年,孙海明的店曾先后开在青年路和老螺蛳湾,在官渡时间算是最长的。“刚搬到官渡,就觉得来对了,市场的聚集带来的客流增长可以很直接地看到。”孙海明说,这几年官渡区发展得越来越好,愈发坚定了他留下来的信心。
正如孙海明所说,聚集效应是官渡区商贸业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经过多年的培育,这一优势越来越明显。“虽然我们某些货的厂家在广州,但很多深圳的连锁店还是到我这里进货,原因就在于我能给他们备齐所有种类货品,到昆明就可以一站解决全部需求。”在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做精品生意的张忻,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铺面,经营货品上百种,他的成功,就是官渡商贸业发展的缩影。
去年12月,为充分发挥新螺蛳湾商贸城商户众多、资源集聚、交易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等优势,官渡区联合省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院开发建成了云南省首个商品价格指数系统——“螺蛳湾小商品和中药材价格指数”系统。
“辐射范围的扩大,不仅为市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政府部门管理决策带来了新的挑战,客观、准确地掌握小商品市场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将有效增强政府部门制定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官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决策辅助,价格指数还为商品经营者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商情信息,不仅有利于减少经营的盲目性,避免市场风险,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还将建设特色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将专业市场采购贸易与跨境电子商务相结合,为企业出口探索多元化渠道。未来,这里将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开发,构建“互联网+商业贸易”的全新复合型商业模式,为全球供货商和采购商提供一个“零距离”对接、销展一体的国际化商品直销平台和品牌展示平台。
从“会展新区”到“会展强区”
1992年,昆明国际会展中心落户官渡。次年8月8日,第一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此举行。由此,官渡与会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刚开始那几年,昆交会虽然热闹非凡,但周边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展会的种类和数量也非常少。”在关上经营广告公司的施晓波看来,会展像是一个窗口,为官渡人打开了视野、拓宽了格局。头脑活的人开始放眼全国,开始去思考、去学习围绕会展可以做些什么,初步形成了最初的产业链。
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准将南亚国家商品展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2013年6月6日,第一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一次,更多来自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了官渡。同时,官渡区会展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
2014年,官渡区率先在全省出台了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对新进驻官渡区的会展企业,从企业落地到经营都给予扶持和奖励,帮助企业在官渡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官渡区还对会展企业引进、培养会展业人才给予扶持和奖励,并鼓励会展企业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官渡区会展业发展水平。
在有了配套的扶持政策的同时,全国第三大会展场馆——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落成也让官渡区会展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有了更大的提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云南城投集团成立了东方环球(昆明)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和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两大场馆,近年来,除高质量完成了“南博会”“国际旅游交易会”“农博会”等国内、国际大型展会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外,还培育了“中国昆明国际石博览会”“中国(昆明)国际汽车博览会”等10多个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高品质自办展会。
有政策扶持、有充足空间、有自主品牌,20多年的发展,让官渡区真正实现了从“会展新区”到“会展强区”的跨越发展。2018年,官渡区荣获“全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强区”称号。今年上半年,官渡区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37场,展览面积77.74万平方米;举办50人以上会议4344场、各类节庆活动10场。全区会展业实现总营收5.4亿元,同比增长21.35%。
高品质建设城市新中心
官渡区的城市建设,还得从两个重要的展会说起。
1993年,首届昆交会在刚刚建成的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乘着会展的东风,官渡区抢抓历史机遇,完成了关上中心区片区和春城路的建设。同样,为了保障1999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从1997年开始,官渡区掀起了建设昆明北市区的热潮,北京路延长线、穿金路、龙泉路的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截至2000年,官渡区城市建成区达70平方公里,撑起了昆明的“半壁江山”。
时间再转到2004年9月,昆明市对主城四区行政区划进行调整,随着一批道路和基础设施项目的竣工,官渡的舟楫之便慢慢变成了“舟车之利”。辖区19家大型商业市场年交易额达到45亿元,官渡区成为昆明新兴的商业物流中心。
回溯历史,官渡人好像总是知道发展的方向在哪里。2012年,机场搬迁,巫家坝片区成了主城中心地带唯一可以进行连片开发的土地。但这一次,官渡区开始“向上向下”要空间,在高品质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开展外出招商推介、中介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积极培育总部、楼宇经济,打造昆明城市新中心。
“目前,巫家坝片区已有绿地东南亚区域总部项目、中铁建西南总部项目、中交南亚总部项目等11个总部企业项目落地,建成后的绿地东南亚中心将以458米的高度成为昆明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官渡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做好片区建设服务,官渡区实行区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各部门从立项、报建、开发建设等各环节为企业提供了全程式、保姆式服务。同时,官渡区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确保重大项目按时序顺利推进。
“预计到2020年,这里不仅有地下商业街、地下综合体,还设置2处地下公交场站、9处地下文化教育设施、5处地下医疗卫生设施等公共建设配套,成为目前国内地下开挖深度最深的‘地下城’。”昆明市城路公司副总经理谭韬介绍,未来巫家坝将以地下交通及市政设施为主,以地下公共服务和生态休闲为辅,形成集公共交通、公益服务、休闲商业于一体的城市重点区域的地下空间系统。
“一核多维”补齐社会治理短板
“建设城市新中心,必然要有一流的社会治理与之相匹配,这就意味着各项工作要有更严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而城市中心的聚焦效应,也必将为我们的社会治理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官渡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官渡区广泛学习借鉴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综合考虑辖区目前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社区自治等领域存在的短板和困难,历时一年,制定出台了《“一核多维、共建共享”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实施意见》这一总的纲领性文件。
“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模式,即:通过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的组织治理体系、满意高效的服务治理体系、群防群治的安全治理体系、和谐美丽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向上的心理治理体系、自治规范的社区治理体系等多个维度共同推进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长期以来,“物管缺位”一直是困扰老旧居民区的难题,而“红色物业”就是官渡区“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社会治理工作解决这一问题的生动实践。
“原来的物管6年前就撤走了,院子里长期脏乱差,自从开展‘红色物业’服务以来,小区的环境、治安越来越好,还重建了电动车停放棚,修复了绿化设施,安装了摄像监控,设立了爱心食堂、爱心超市,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曙光小区居民刘大爷,现在是小区的“红色”业主代表。2018年,作为全省第一个“红色物业”试点,官渡区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构建起了街道党工委统管,区住建局党委、区物业管理协会党支部联系指导,社区党组织直管,物业公司党支部、业主代表、院坝(楼栋)网格员联动的多级联动“红色物业”工作体系。
按照支部规范化建设要求,参与“红色物业”建设的物业企业不仅成立了党支部,还与社区建立了“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居委会兼职委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物业公司党支部第一书记、物业公司质量总监”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
“除引入公益性市场化物业服务外,太和街道还结合辖区实际,探索创新了红色邻居党支部、居民自治委员会和社会组织共同作用的另一种红色物业工作模式。”官渡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官渡区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区级物业行业党委,通过创物业服务“红色品质”,探索城中村、楼宇“红色物业”工作模式,提升市场化物业企业服务质量,不断推进全区“红色物业”提质扩面全覆盖。
记者手记
双手创造幸福
来到官渡,在工作之余“甩”一碗小锅米线是免不了的。官渡粑粑、官渡饵块、官渡小锅米线……有人说,“官渡小吃”就是“昆明小吃”的代表,在传统美食这方面,官渡早就是昆明的“排头兵”。
所以,我想尝试用一碗米线来讲讲今天的官渡。
世界上的美食总是诞生于鱼米之乡。因为只有物产丰富,人们才会在温饱之余琢磨更多的口味和花样。而官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人文禀赋源远流长,这些也正是支撑今日官渡发展的重要基础。
美食的意义,在于有人品尝。官渡小锅米线之所以能经久不息、名声在外,和这片土地上的商旅往来密不可分。从曾经的古渡码头,到现在的交通枢纽,官渡始终处于商贸物流聚集的中心。也正是因为这样,这里才会吸引更多外界的目光,才会有人愿意来到这里,把所有好的东西带往四方。
有了天时地利,小锅米线的成功还要算上最重要的一个条件,那就是官渡人的勤劳踏实、敢想敢干。虽然无从考证,但做一碗米线需要什么样的腌菜、汤头和猪肉,相信一定经过了前人无数次尝试和改进。此次采访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来自区发改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他说:“官渡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官渡人敢为人先、勤劳勇敢的精神和品格,让我们在每一个历史机遇面前都坚定地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是啊,我们不知道机遇什么时候会来,所以只有一直努力。最后,我想将前面的一句话改为——美食总是来自勤劳勇敢、积极开拓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