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政企学研的业界精英齐聚一堂 为云南乡村振兴发展出谋献策
昆明信息港    09-06 08:06:52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程权5日,“2019云南乡村振兴论坛”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政企学研的业界精英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分享交流的形式,针对云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思路、成效以及重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云南省进一步推进工作出谋献策。本届论坛由中国昆明国家农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云南省特色产业促进会和云南振兴经济策划研究院承办。来自云南省级机关、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等16个相关部门、省外代表团的专家学者参加。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

发展绿色食品要打出三张牌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盛军认为,云南绿色食品发展应该打出绿色生态牌、精致食品牌、创意食品牌三张王牌。

现在人们追求健康、品质、安全的食品,因此绿色生态牌主张倡导村民不上化肥,不上农药,让田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以保证食品安全。例如通过在茶园合理有序套种菌子、芒果等,提高种植品质。

虽然云南物产丰富,农产品品质一流,但缺少核心加工技术。例如世界红茶占世界茶叶市场份额的80%,但红茶在云南茶叶市场的占有率并不高,因此云南省应该注重红茶品质的提升和推广。

如今购物凭感觉的时代已到来,例如陈皮普洱在云南已经卖了20年,但近年来陈皮普洱的细分品种“小青柑”却受到了年轻人的广泛欢迎。因此,用传统眼光已不能来评判年轻人的消费心理。盛军认为,现在的绿色食品牌标准是食品安全的标准,通过创意包装,应该把云南的产品打造成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信仰”。

云南省委党校教授谭鑫:

产业兴旺是重点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谭鑫认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云南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农业中,中药材、蔬菜、茶叶,牧业、水果坚果、花卉这6个产业有望达到千亿元。

谭鑫认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商品、核心是效益、重点是市场。但云南缺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农业规模小、休闲旅游业不发达、产业链条不够长、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不响亮。

为此,提高农业产业化应该突破种植业、养殖业的传统边界,建立研发、生产、加工、物流、经营终端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小农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应提高组织化程度,加速企业扩张,并购重组,形成能抵御风险和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化解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矛盾。

提升农业规模化程度,精确布局、精准谋划,适度规模化经营,资源联动农民增收。

提高信息化程度,通过聚粉丝、建平台,卖云南品牌、卖云南情怀、卖云南概念,利用互联网卖好云南商品。

做强休闲化,精细设计、精准经营,通过发展休闲、康体、观光农业,拉动市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做强品牌化,通过精密打造、精准规划、市场推动,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宜良县委书记李绍俊:

宜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典范

宜良县委书记李绍俊介绍了宜良县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的特点。为了摸清家底,改革中宜良县坚持“私开乱挖”集体土地、不规范合同清理,重点矛盾和问题化解“三个专项整治”贯穿始终,保证了清产核资的彻底性,一大批集体资产又回到了群众手中。

狗街镇小哨社区在清理整治不规范合同中,通过民主议事废除了不规范的包山拾菌合同。2018年,小哨社区8个村小组通过包山拾菌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09万元,接待游客12万人。

通过改革,一大批“沉睡”的集体资源性资产被“唤醒”。例如,北古城镇陈家渡社区村民以征地补偿款入股,投资2000余万元开发集体荒坡地,建设“紫郦茶庄”,已开发2个品序5个品种绿色认证的茶叶产品,2018年实现产值150万元,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400余人,昔日荒山变金山。

编辑:黄彩英    责任编辑:谭石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