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粒水珠,折射一个太阳的光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喜庆时刻,南昌日报今起推出“南昌70年 百姓话变迁”专栏,在南昌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人、物等,通过小切口诉说南昌70年来与祖国同频共振变迁的大主题。通过梳理南昌70年历史长河里的新气象、新成就,为祖国的生日献礼。
2001年8月1日晚,南昌中山路启灯,数千盏各式彩灯一起点亮,整条街道火树银花,五彩缤纷,数十万市民涌向这条灯火璀璨的“银河”,看灯逛街。
中山路启灯当晚,家住东湖区化纤厂宿舍的付璟辉,带着3岁儿子挤在最前面。“那晚心情很激动,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昌人,从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夜景,让人眼前一亮。”时隔18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44岁的付璟辉依然很兴奋。
时间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人民群众的感受又最为直接和深刻。
2019年9月4日,记者采访到付璟辉,听她讲述南昌城市发展的故事。
“过去曾经有人戏称南昌‘白天看是一座城、晚上看是一个村’,因为2000年前,南昌路灯稀少,晚上常常漆黑一片。2001年,随着中山路改造后亮灯,崭新的路灯、各种装饰灯点缀于南昌街巷,抚河两岸、青山湖畔、秋水广场处处流光溢彩。”付璟辉说,夜色中的南昌非常美。
“十五”期间,南昌围绕街道、水岸、高楼、亭阁、桥梁、绿地,打造灯光点,构筑灯光带,营造灯光群。南昌顺利完成了八一公园、胜利路、抚河沿线等小型景观亮化工程,青山湖风景区——机场路亮化、“一江两岸”灯光秀南北延伸等工程完工亮灯,城市“眼睛”被点亮,美丽夜景让百姓赏心悦目。
谈及南昌城市的变化,付璟辉打开了话匣子。“记忆中,每到夏天晚上,八一广场草地上铺了一大片竹席子,卖炒螺、冰棒的穿梭其中,当时那里只是一个纳凉的地方,随着生活条件变好,大家也不用到户外纳凉。”付璟辉告诉记者,如今,走在南昌街头,八一大桥、八一广场、八一大道、八一公园等特殊标志,依旧在讲述着城市光荣的历史。
据付璟辉回忆,以前,红谷滩新区还是荒芜的滩涂,空旷寂寥。如今,红谷滩高楼林立,环境优美,住在红谷滩的她,出门一定要打开手机导航,不然会迷路,用付璟辉的话来说,南昌城的各个角落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以前逛街只能在中山路,周末只能去八一公园,出门坐公交车一身汗,现在,老百姓出行、休闲有多种选择,公交车、地铁出行舒适且便捷,夜晚秋水广场灯光秀、摩天轮尽收眼底,绚丽多姿。”付璟辉告诉记者,作为老南昌人,她切身感受到了南昌发展给百姓带来的实惠。“现在腰包鼓了,环境变美了,交通四通八达,我们百姓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2000年底,南昌有各类路灯1.6万盏,线路800公里。如今,南昌市本级管理的路灯(景观灯)近20万盏,其中,路灯6万余盏,线路总长2600余公里。”南昌市路灯管理处副处长刘义刚告诉记者,今年,南昌全力推进抚河公园景观亮化和生米大桥道路照明改造提升工程,继续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路灯进行查漏补缺、完善照明功能,提升城市照明设施功能与品质,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采访结束时,付璟辉由衷地说:“城市亮起来,老百姓心里也敞亮。感谢党和政府,让城市变得更加繁荣美好。”(南昌日报记者张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