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倡行公筷公勺或分餐制,昆明也该动起来!
昆明信息港    09-09 15:49:12

一日三餐,是每个人最“刚需”的日常行为。“外国人说中国人吃饭就像是在‘接吻’,一般接吻一对一,会餐制的‘接吻’是一对十。”“吃中国的美味佳肴是享受,但我最怕中国朋友的筷子。”(出自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郭子恒各自撰写的文章,转引自360问答“公筷公勺什么意思”)

确实,传统用餐习惯是最需要我们改变的最日常最普遍的沉疴痼疾。无论在家庭餐桌还是公共餐饮场所,这种陋习带来严重的健康、卫生隐患,幽门螺杆菌、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手足口病、甲肝、戊肝等都会通过用餐者手中“互相接吻”的餐具而交叉传染,而不雅吃相与时代文明进步的内涵背道而驰,与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本能愿望南辕北辙。还有,它客观上导致很多餐桌上普遍存在的浪费。

欣喜的是,崇尚科学文明,摒除生活陋习,省外不少地方已经在行动。

据报道,早在2012年,湖南岳阳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以“文明用餐、节俭惜福”为主题的文明餐桌行动并取得良好成效。2018年,浙江衢州市文明办联合该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出倡议书:“餐桌举止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提倡用公筷公勺有利于形成健康用餐、安全用餐、节约用餐、文明用餐的良好风尚,是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继扬州市“实施文明用餐行动暨餐饮业品质提升工程”之后,今年7月,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发出倡议,倡导全省餐饮企业每桌提供公筷公勺,倡导就餐者夹菜主动用公筷,形成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

笔者注意到,上述先行先改的城市和省份都将革除餐饮陋习,提倡和推行公筷公勺或分餐制这一文明餐桌行动,上升到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名片的高度。

餐饮文明建设既是物质文明,也属精神文明。文明体现一个城市的素质,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

已经施行近一年的《昆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其中第二十一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将文明行为规范纳入本单位职业规范要求,并将文明行为培训纳入本单位入职培训、岗位培训内容。各窗口服务行业、单位应当根据本行业或者本单位的特点,制定文明行为规范引导措施,打造文明服务品牌。”餐饮品质、用餐文明与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应该让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惠及每个家庭、每位市民,并且为云南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营造优良的饮食文化环境。

此外,《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于明年在昆明召开,全球196个缔约方的上万宾客将来滇参会。这也是展示昆滇美丽形象的难得机遇。

总之,从家庭到社会,摒除餐饮陋习,提倡和推行公筷公勺或分餐制,努力让餐桌文明蔚然成风,昆明也应该尽快行动起来!(昆明信息港 张稼文)

编辑:徐婷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