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曹月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云南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成上升趋势,抑郁症患病率为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第20条指出,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障碍,应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专家介绍,当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动,持续存在2周以上,可能患有抑郁障碍。
而当人突然或经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害怕、恐惧,常伴有明显的心慌、出汗、头晕、口干、呼吸急促等躯体症状,严重时有濒死感、失控感,如频繁发生,可能患有焦虑障碍。
“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我们都应该正确看待抑郁焦虑障碍,识别抑郁焦虑情绪,及时调适,做好健康的守门人。”专家介绍,半数的抑郁患者有自杀想法,15%的抑郁症病人自杀致死,需及时做好防范。一过性的或短期的抑郁、焦虑情绪,可通过自我调适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消除,不用过分担心。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可选择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通过药物、心理干预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心理健康素养也指出,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是负责任、有智慧的表现。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评估,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