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杨雁 10月15日,安宁市召开人才新政新闻媒体见面会,会上由安宁市委组织部人员介绍了安宁市委新近出台的《安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暂行)》和《安宁市螳川人才培育实施办法(暂行)》两项政策(以下合称“引才育才双办法”),“引才育才双办法”的出台实施,意味着安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创性的做法汇聚各方英才,力求为安宁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截至目前,安宁市常住人口38.76万人,人才资源总量5.4万人,地区人才密度14.2%。人才资源总量在昆明市处于中上水平,但与安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过去几年,安宁市人才政策主要是《安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本土人才培育方面主要以项目化形式进行,未形成规范的政策体系。“引才育才双办法”的实施,有效完善了安宁市人才政策架构,引育结合汇聚各方英才的格局逐渐形成。“以往我们更多关注高端人才,对实用型人才、基层人才等重视不够,缺乏本土人才可持续培养机制。此次新政既覆盖到高层次人才,也覆盖到以教育、卫生系统人才、乡土人才、企业技术骨干和技能人才等为主的基础性实用型人才。引育结合双燕齐飞,改变了以往人才政策单条腿走路的模式。”安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11项举措增强人才吸引力
《安宁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暂行)》对引才范围、引才方式、引才对象、引才程序、政策待遇、管理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丰富和细化,主要有11个亮点:
1. 拓宽引才范围,将更多领域、类型的优秀人才纳入政策中来,为人才结构多元化提供更多可能,将非市属公有制企业引才纳入扶持范围,扩大政策辐射面;
2. 新增年度人才需求领域名录的发布规程,强化了引才的精准度;
3. 将引才类别从之前的五类增加到七类,适当放宽了各类人才的年龄限制;
4. 新增“其他紧缺、急需的人才”并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认定;
5. 在引才程序上明确取得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可直接考察聘用,提高了引才效率;
6. 大幅度提高了引进人才的待遇保障,将原先各类人才的安家费由15万至400万元调整为20万元至600万元,事业单位引进人才的安家费最高达到600万元;
7. 企业引进人才签订劳动合同年限从5年调整为2年,增强了人才流动的自由度和便利度;
8. 新增人才配套奖励机制,高层次人才获得昆明市级以上人才奖励的,经认定后可由市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配套给予同等资金支持;
9. 强化了高层次人才科研服务经费扶持保障,经评审后可给予10万、8万、5万元不等的科研经费支持,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还可另行配套扶持经费;
10. 建立起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保障。对于单位编制不足,但需引进紧缺人才的,可经申报后由市编委安排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进行保障;
11. 建立起对高层次人才和对用人单位双重考核制度,即用人单位对引进的人才进行年度目标考核,同时上级部门对用人单位的人才政策落实情况、人才使用情况、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考核,强化考核管理。《引才办法》还在高层次人才的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子女就学等方面作了细化服务。
4项机制大力拓展本土人才培育空间
《安宁市螳川人才培育实施办法(暂行)》形成了以下4项强有力的机制:
1. 螳川人才工作项目扶持机制。每年度全市分类扶持50个左右的螳川人才项目,根据项目难易程度及影响力分为A、B、C三类,分别给予10、8、5万元扶持资金。年度项目结题评定后,按照优秀、良好、一般或较差等次,分别给予项目负责人5万到2万不等的绩效考核金。
2. 专家工作站建设扶持机制。对新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按国家级、省级、昆明市级分别一次性资助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工作经费;新建的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别一次性资助工作经费20万元、10万元。对出站博士后留在安宁工作,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安宁市缴纳社会保险的,优先进行高层次人才事后申报,按规定享受相关政策待遇。
3. 人才创新创业配套奖补机制。对于在安宁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并在安宁缴纳社会保险,且工作地点在安宁的个人和团队。获得昆明市级以上人才工作奖励或资助的个人或团队,可视情况给予20%至100%不等的配套资金补助。
4. 用人单位人才培养奖补机制。安宁市属事业单位、市管公有制企业、纳税登记地在安宁的非公有制企业,每培养1名博士生给予培养单位2万元、每培养1名硕士生给予培养单位1万元的人才工作经费,每晋升1名正高级职称人员,给予培养单位1万元的人才工作经费。
安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引才育才双办法是安宁市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集成20余项现行政策,涵盖待遇保障、引才渠道、育才机制、创新创业环境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是安宁现有人才工作最强有力的抓手。引才工作是人才总量增加的首要源头,育才工作是人才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下一步,安宁市将在用才和留才工作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汇聚各方英才,维持并不断提升安宁市人才存量,使人才充分发挥效能,为‘两区一极’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