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西山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现场。 记者王俊星 摄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李杭蓉 通讯员苏群)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明确要求云南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把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省发展大局。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是昆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西山区的使命和担当。
西山是昆明市少数民族较多的县区之一。多个少数民族在西山区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融合发展,让西山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蓬勃开展,全区少数民族群众充分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增强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
一个邻里相亲、守望相助、共荣共兴的西山大家庭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融合交流 各民族共享“全家福”
从这里,开始遇见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西山。
一个社区26个民族,如同一家人。
多年来,盛高“一家人”心向民族团结,在爱党爱国中传承良好家风;向各族群众讲述真实的故事、传递党的温暖……他们始终坚持“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以实际行动成就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佳话。
摆下邻里宴,共话民族情。余热刚刚散去的西山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系列活动之盛高少数民族百家宴活动可谓让人意犹未尽。百家宴上,各族人民其乐融融,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居民们载歌载舞,共同感受盛高之美。
和谐盛高,以民族团结为底色。作为西山区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盛高大城社区辖区内居住着彝族、傣族、藏族等25个少数民族。社区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文明和谐社区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
“五位一体+”工作模式便是其中之一。社区通过以党支部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警务室、业主代表和物业公司为依托的“五位一体”服务站,向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化服务和邻里守望服务。依托“三社联动”项目建立“美丽盛高邻里守望站”,提供“菜单式”邻里守望服务;每月开展“留住乡村——美丽盛高”城乡互助市集活动,帮扶山区少数民族群众销售生态农副产品,让城乡社区青少年通过互助成长活动,以捐书、助学、书信来往等方式促进民族团结;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医养结合的中西医诊疗、日间照料、居家上门等养老服务;开设校外“四点半牵守课堂”,提供学生照看托管服务,让外来务工少数民族家庭充分感受社区温暖。
窥一斑而见全身。
在西山,团结促发展,发展筑团结。西山区通过加强全区54个“九进”示范点的创建工作,重点打造了金碧街道复兴社区、团结雨花社区大墨雨小组、碧鸡街道观音山社区、团结派出所、西山风景区等示范点,以示范点有效带动辐射,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使这里的人们亲如一家人,呈现出各民族互融共享“全家福”的美好景象。
特色活动 创建工作多点开花
在昆明市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之时,一场席卷西山的文化盛宴也在悄悄启幕。
由西山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西山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承办的 “和美西山 民族团结一家亲”西山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西山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系列活动的广泛开展,在西山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工作高潮,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动开创了西山民族团结时代新姿,也展现出多民族聚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许多西山人至今还记得那一天,淅沥小雨中,碧鸡广场上唱响了一首民族团结之歌,12位少数民族同胞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盛装登场,他们分别用佤族、傈僳族、拉祜族、傣族、彝族、苗族、纳西族、景颇族、壮族9种民族语言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那一刻,大家心中共同升腾起的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爱国情,让在场每一个人的心更近了。
时隔几日,春雨路社区“民族团结促发展 火把狂欢庆和谐”的活动中,象征民族团结之情的火把在一个又一个少数民族同胞手中传递,火把燃起时,社区各民族兄弟同胞手拉手、肩并肩把主火把围了一圈又一圈,用歌舞狂欢点赞西山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乐氛围。
紧接着,“三月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六月十九观音山庙会”,观音山社区民族长街宴、复兴社区少数民族创意秀、盛高大城社区邻里百家宴民族长街宴、金碧社区汉文化节、复兴社区少数民族创意秀、秋苑社区最炫民族风 “舞”林大会、里仁社区“同种亲情树”等系列活动的举办,让一个个特色活动凝聚起团结西山的磅礴力量。
持续发力 夯实民族团结之基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民族团结创新工作就做实了。
加强民族团结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西山区深谙此理,示范创建工作中,始终围绕昆明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这一主线,深入推进独具特色的示范点建设,形成了以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养殖、和谐社区等“一社区一特色”模式。
按照“八个一”的基本标准打造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示范点。每个示范点有一个优秀的解说员、一个突出的工作亮点、一份精练的总结材料、一个浓厚的宣传氛围、一部高质量的创建汇报片、一份简明扼要的宣传折页、一套完善的档案资料、一套简明的观摩流程。
同时,西山区还充分挖掘涉农街道各社区资源及特点,注重培育自身“产业链”,扶持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将“美丽资源”转换为“美丽经济”。在团结街道朵亩社区实施的“四个一千亩”工程成效颇丰,已建成的千亩刺香玫瑰及千亩九叶青花椒,每年可带来2300余万元的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4200元提高到了7500元。
除此之外,团结街道蔡家社区魔芋、韭菜等精品农业种植,律则社区核桃箐乡村旅游,碧鸡富善社区草莓采摘休闲体验,雨花社区的民宿旅游等特色产业也呈现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象,发展态势一片良好。
促进发展,改善民生。2018年,西山区实施“五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35项,总投资25.16亿元,优先安排民族地区水、电、路、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2750户。全区16个少数民族居委会的113个居民小组全部通电、通水、通公路、接收到广播电视,少数民族聚居的涉农街道集镇自来水覆盖率达100%、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3%。
……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民族团结就有了“心基础”;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就有了“行动力”,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在西山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