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对“死”表现出极度回避的态度,谈起立遗嘱,许多国人也都是排斥的,对立遗嘱往往保持畏而远之的态度。近年来,随着家庭财产持续增长,遗产纠纷案件增多,社会观念也随之进步,人们对生前遗嘱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提前立遗嘱可以减少财产纠纷。此外,除了老年人,许多80后、90后的生死观也变得超脱,生前遗嘱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近日,中华遗嘱库昆明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作为遗嘱订立专业机构的中华遗嘱库从2013年启动,6年时间已在全国设立11个登记中心,57个服务中心,为近15万余名登记人群办理了遗嘱订立。
截至2019年6月底,中华遗嘱库已向全国老年人提供免费遗嘱登记保管145385份遗嘱,遗嘱生效709份。
立遗嘱,向不孝儿女反击
10月22日,位于盛唐城大唐国际写字楼的中华遗嘱库昆明服务中心迎来了几名客人。
78岁的郑先生在两个女儿的陪伴下和老伴来到了这里,想在自己生前立好一份遗嘱。记者了解到,郑先生和老伴有4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但是儿子对两位老人不好,老人家就想把财产留给4个女儿平均继承,但怕自己百年后,儿子不同意跟女儿们纠缠,所以来到中华遗嘱库提前立好遗嘱,有个凭证,避免以后的产纠纷。
遗嘱库的工作人员表示,在遗嘱库工作,见多了悲欢离合,每一份遗嘱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许多老人来立遗嘱,其实也是向不孝顺儿女反击的一种方式。
前段时间,67岁的吕先生也来到中华遗嘱库立了一份遗嘱。老人家是二婚,但女儿一直不赞成自己的父亲重新组建家庭,老人结婚后,女儿与吕先生就再也没有来往,所以老人想把财产都留给再婚配偶。吕先生听说,如果一个人立了遗嘱,那他去世后遗产的处理就必须首先按照遗嘱来执行,没有遗嘱才按照“法定继承”,所以吕先生为了避免以后不必要的纠纷,提前来中华遗嘱库,立了遗嘱。
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种种现实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观念,不再把立遗嘱视为不吉利的事情,而是选择在生前说清楚自己死后的意愿,避免可能出现的麻烦。
没想到,最小立遗嘱人仅18岁
时下,除了老年人会去立遗嘱,年轻人也开始选择立遗嘱。年轻人立遗嘱,已经不是孤例了。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底,中华遗嘱库已经为236名90后立了遗嘱,在立遗嘱的年轻人中,年龄最小的就只有18岁。(因为18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岁以下是不能立遗嘱的)。另外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在年轻人都有超脱的生死观,对于死亡也没有特别避讳,生前遗嘱、生态安葬、网络悼念、器官捐献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中华遗嘱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年轻人的财产继承主要以现金存款和虚拟货币为主,虚拟财产比如支付宝、虚拟货币这类的;至于财产的继承人,据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透露,99%的年轻人都选择留给父母。来中华遗嘱库立遗嘱的年轻人都将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提前写在一张几百字的遗嘱里。“对这些年轻人来说,立遗嘱是一种提前预防,立完遗嘱后,该干嘛干嘛”。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道。
中华遗嘱库才刚刚落地云南,现在来昆明服务中心预约立遗嘱的已经有30多人了,但都是老年人。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年轻人对立遗嘱的看法,春城晚报-开屏记者也在时下一些年轻人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将近70%的年轻人都表示,如果有条件,会为自己提前立遗嘱,有受访者就表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提前做好准备,没什么不好。不冰冷,幸福留言卡有“温度”
中华遗嘱库并不想把遗嘱做成冷冰冰的法律文书。2018年3月21日中华遗嘱库推出“幸福留言卡”这一项温情服务,邀请老人们在立下遗嘱之余,也留下一张传递情感与关爱的“慢递”卡片,等家人提取遗嘱时赠予。截至今年4月中华遗嘱库已收到“幸福留言”3916张,数据分析发现,在这些“幸福留言”中,内容与子女相关的高达95.17%,老人最关心的不是财产,而是家庭和睦、家人幸福,以及家风的传承。
中华遗嘱库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老年人可免费办理遗嘱的、起草、登记和保管。截至2018年底,中华遗嘱库已为127968名老年人办理了遗嘱。据介绍,6年间,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老人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71.26岁,年龄趋向年轻化。而写下“幸福留言”的老人大多是刚刚步入老年人行列的“50后”,而收信人的年龄则以“70后”、“80后”为主。
根据中华遗嘱库对3916张“幸福留言卡”的分析显示,留言内容与子女相关的高达95.17%。其中,78.22%的留言都是对子女寄予的期望与祝福,有20.74%的留言则挂念家人未来生活是否过得安适,因此在留言中作出了叮咛和嘱托。只有1.04%的留言对自己的身后事作出了安排。留言卡中出现频率最高的3个词分别是“幸福”、“快乐”、“健康”,那也是他们对亲人最后、最真挚的祝愿。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表示:遗嘱只是冷冰冰的法律文件,无法传递立遗嘱人对家人的劝慰和关爱,而通过“幸福留言卡”的方式,可以帮助老人将家风家训、人生回忆、叮咛嘱托、身后安排等内容记录下来,以“慢递”的方式送到家人手中,完成情感的传递。涉及诉讼,可出具证明文件
据悉,中华遗嘱库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应当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服务”和“提倡、鼓励义务为老年人服务”的规定,为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财产和继承权益,促进家庭和谐,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2013年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
在法律效应方面,中华遗嘱库建立了一整套符合法律规定的软硬件流程,通过专业登记软件,借助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密室登记、指纹扫描、现场影像、专业见证、文件存档、保密保管以及司法备案等功能,使立遗嘱人订立遗嘱的真实性得到了有力保障。涉及诉讼的,中华遗嘱库还将依法为当事人出具证明文件。2018年起,中华遗嘱库系统接入“司法电子证据云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备案,可供法官在庭审中直接查看和核验。
办理注意事项:
1.办事流程为:预约、排队、核验身份、咨询、抄写、精神评估、登记、审核、发放《遗嘱证》、保管。
2.中华遗嘱库的免费范围为免费咨询、免费起草、免费登记、免费保管、免费《遗嘱证》,非免费范围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服务需当事人自愿选择。
3.当事人申请办理中华遗嘱库服务的,应提供相关信息先行预约,并根据工作人员通知的时间前来办理。
4.遗嘱登记应由本人亲自办理,不得代办。
5.拿到遗嘱草稿后请仔细核对,内容由本人自行负责。
6.所有登记的档案,必须经过中华遗嘱库总部的审核方可有效。如需要完善资料或重做的,需予以配合。
7.中华遗嘱库仅对当事人提供遗嘱、文件,以及当场签名和按手印的事实行为进行独立见证,不对遗嘱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8.进入现场请勿大声喧哗,谢绝拍照。
9.遗嘱不合格、不提供规定的资料、不按规定办事、不听从工作人员指导的人,将不予办理。
现场办理时需携带物品:
1.证件:
①立遗嘱人的身份证原件;
②立遗嘱人的房产证原件等财产凭证原件(产权人应为立遗嘱本人或其他共有人)
③如有与财产相关的公证书、法院判决书、离婚协议等文件,也需带齐;
2.信息:(写在一张纸上,方便核对)
①立遗嘱人的父母姓名、去世年份,继承人、紧急联系人、查询/提取遗嘱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电话;
②继承人在国外的,已非中国国籍者,须提供护照号以及护照复印件,否则需提供国外的社保号。
3.其他辅助工具:
自备黑色签字笔、老花镜、助听器
4.提交精神评估测试报告:
①指定鉴定机构办理(须现场开取介绍信);
②现场便民通道,由专业评估师评估,收费标准480元/人,自愿选择
注:无法朗读、无法书写、识字不全的老人只能做遗嘱起草,能否办理遗嘱登记需询问工作人员。
另外,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表示,中华遗嘱库刚刚落地昆明,针对云南少数民族较多,一些老人家只会说自己地方民族的语言而不会讲普通话的情况,中华遗嘱库将根据云南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提供符合云南本土情况的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