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敦煌,你会想到什么?你大概会脱口而出,莫高窟、月牙泉……有多少人知道疏勒河、党河,还有哈拉齐?要知道,敦煌之所以成为敦煌,成为荒漠中的一片绿洲、成为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所谓“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离不开这两河一湖里的流水。水,是都会之根、是文明之源。
但是,在这群山荒漠环绕之处,在这狭窄的河西走廊,水又是那么脆弱——敦煌西邻罗布泊,遥感影像中的“大耳朵”耳纹和沉睡千年的楼兰遗迹,诉说着湖水消退的故事;敦煌南侧的月牙泉,通过地下接续党河的流水,也不得不靠借水等方式“人工续命”。再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在敦煌西北侧,本应由疏勒河和党河交汇形成的哈拉齐——一块约200平方公里的大湖,是西湖的差不多35倍大。但过去三百年,两条大河步步后退,哈拉齐也难觅踪影。
哈拉齐时隔300年重现湖面湖面面积与西湖相当
过去近千年的过度开发导致哈拉齐水面干涸
到了二十世纪中叶,疏勒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双塔水库、昌马水库等相继建成,耕地面积急剧增长,水资源压力逐年增大,疏勒河断流。疏勒河尾闾地区的哈拉诺尔湖随之消失,敦煌西湖湿地疏勒河段完全干涸,被东进的库姆塔格沙漠包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在60年代我国测绘局出版的地形图上面,标注的是哈拉诺尔已经可以行车了,完全处于干涸状态。
哈拉奇生态恢复,植被和野生动物重现
现在,伴着这条奔腾的河,沿河芦苇、红柳等植被恢复生长,已干涸数百年的哈拉齐重获生机,孙志成说,2017年和2018年,哈拉齐还是偶现水面。今年,随着水流持续补充和降雨增多,哈拉齐已经累计5个月稳定的出现湖面。原来寸草不生、完全沙漠化、由沙丘组成的哈拉齐,都被水溢满了。
孙志成说,“哈拉”是蒙语,意为黑色,也有雄浑广大之意;“齐”在蒙语中有弓之意。湖如弯弓河似箭,哈拉齐就是疏勒河射向沙漠的弓箭,是第一道天然防御。哈拉齐的重现不仅有效阻断了库姆塔格沙漠向东侵袭。进一步筑牢了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同时,这也对生物多样性恢复起到积极作用。野生动物现在记录了已经11种,主要是鸟类。荒漠猫、野骆驼也出现了,原来因为没水,野骆驼很少的。哈拉齐形成这么大一片水面,对这一带野生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的野骆驼、普氏野马等等这些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同时,有了这么大一片水面,候鸟迁徙过程当中也多了一个停歇地,生态意义很大。
孙志成:“真正把‘引哈济党’这个项目落实了,一年当中有6个月或8个月时间都有来水,常年来水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会更好,它发挥的作用更加巨大。我们想的是把这个库姆塔格沙漠永远阻挡在这儿不要前进,那我们敦煌绿洲、敦煌人民生态安全、敦煌文化也会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