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家半夏领奖。来源:云南范儿头条号
11月2日,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的颁奖典礼在武汉植物园举行。云南作家半夏(原名:杨鸿雁)携著作《与虫在野》荣获“自然生活奖”。据了解,本届共10部优秀作品入选,其中,国内作家作品仅4部。
“中国自然好书”奖,系国内外自然生态领域主题出版物的重要奖项。这个年轻的公益奖项旨在推广自然阅读理念,传递和谐自然生态和在地人文关怀,是专门评选以自然为写作主体,在传递自然知识、传播人文价值、践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卓越成绩的作品的公益性图书奖项。
《与虫在野》,半夏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
作者半夏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现系云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她在拿人类的两只单眼与虫虫们的复眼对视后,察觉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然的杰作,五年来以“荒野侦探”俯身大地,同时也平视或仰观高处,她发现,虫虫的世界令她眼界大开。
“越贴近人类的昆虫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也越强,由于它们对自然的感知比人类更加敏感,它们可以迅速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家都讨厌蟑螂,但不要小瞧了蟑螂,与蟑螂相比,人类更像是地球上的“短租客”,因为蟑螂已经存在了上亿年。”半夏从生物学和生活的角度观察虫子,也思考虫子与人的关系。
颁奖现场。来源:云南范儿头条号
与其他科学的专业论著,给读者正儿八经地讲述知识、搞科普不同的是,这本“与虫书”用图文并茂、文图互证的方式,讲述自己寄情自然的亲历故事。作者特别强调自己不是生态摄影师也不是分类学家,她五年来只用手机近距离拍摄虫子,用镜头去看渺微的虫子们的一生,看它们如何生存,看它们的爱情和繁衍,看它们几亿年来生存在地球上的非凡技艺。万物皆奇迹。
半夏。资料图
半夏与虫子的这些小故事
半夏与虫子结缘是2014年5月,雨后的蕉叶上,半夏偶然间用手机拍摄到了一只落脚的绿豆苍蝇(丽蝇)。“它竟然美得那么不可思议。”半夏心想,平常自己可是最嫌它脏的!从此,她开始不知不觉地关注博物生存,只要一有时间就在翠湖、滇池边用自己的单眼与各种虫虫的复眼对视,拍摄它们的小微世界,几近疯狂。
每每进入野地看见不识的草木和虫子,回去后半夏总是一边查找资料一边感慨又认识了一个新的物种。在她眼里,“一个人一辈子结识一万个人打顶了,但那一万个人仍只是一个物种,而每认识一种虫子我都别有心动,我又结识一个新朋友,那是一万个外形和神情不同的物种,这是真的一万个朋友,唯有欢喜”。
“我不是生态摄影师,也不要求虫虫的身体纤毫毕现用以分类命名和研究。我只希望人们看到它们鲜活的美,从而对它们产生真诚的感情。”半夏与虫虫们的和谐“共生”,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她的朋友和铁杆书迷。他们开始从“精致”的花园移步野地,他们询问半夏自己镜头下那些陌生物种的名称。于是,半夏鼓励他们,立足身边的那方土地,草木虫豸探究个明白。(云南网 编辑张轩玮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