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书香致远 翰墨琳琅”读书会举行 著名书法家冯国语现场传授书法诀窍
昆明信息港    11-07 12:35:31

1

读书会现场。王德华/摄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江枫 通讯员贾磊 群贤毕至读书会,翰墨丹青话春秋。11月6日,云南政协报社主办的第20场“彩云读书会”“书香致远 翰墨琳琅”举行。本次读书会邀请了著名书法家冯国语、冯雁云、郑明、苏建华、王弘毅等嘉宾,与书法爱好者分享书法文化,传播书艺美学。

“无汉字不书法,无文人不书法,无文化不书法。”读书会刚开始,素有“云南第一笔”之称的冯国语,就从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讲起,他引经据典,纵论中国书法在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发展历程。

4

冯国语纵论中国书法发展。王德华/摄

冯老表示,“透过中国书法史,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神奇所在,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神秘神奇所在。”他说,历史上的文人书法、文化书法,得中国文化之精髓、魂魄、神气以及筋骨血肉,故至今仍有其旺盛生命力。

“在书法方面,父亲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勤奋。”读书会现场,冯国语的女儿、云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书法客座教师冯雁云,与大家分享了《顿悟勤中生——书法艺术的传承》,深情回忆了父亲对她的影响和指导。

3

读书会现场群贤毕至。王德华/摄

省文联原主席郑明,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云南分会、西南创作中心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建华,云大昌新国际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王弘毅,分别以《冯国语先生书法作品赏析》《亦师亦友冯国语》《冯国语是当代云南书法史上一个符号》为题,进行分享。

“昆明半座城市都挂满了冯老的字,这是对冯老书法造诣最高的褒奖。”郑明说,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冯国语在书法上“继承而不承袭,融化而独运己意”,这与齐白石先生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殊途同归。

苏建华则说,书法的使命是弘扬文化,感奋人们的精神,提高人们的审美情怀,冯国语一直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不断追求艺术的高品位,追求尽善尽美;此外,他还热爱公益、关心公益;提携新人,培养新人;胸襟开阔、有容人之量。

王弘毅称冯国语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实践者”,他就像一本徐徐打开的、精彩绝伦的畅销书,让人激动而且深深沉醉其中,让人处处感受到大家风范。王弘毅还从书法技术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冯国语书法作品的精妙。

冯国语现场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王德华摄

冯国语现场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王德华/摄

结合冯国语现场展示的书法作品,嘉宾们对其书法造诣、成就及人品等,给予了高度评价。苏建华甚至当场赠诗一首赞道:“谦恭厚品实难追,字满城楼更有谁。最是人生如意事,门前杏李绽芳菲。”

不久前,也有友朋作诗称赞冯国语:“墨海弄潮人悠悠,潮去潮来江自流。只见浪花尖尖处,国语聚散如平洲。碑入书体古朴现,跌宕沈雄山川秀。书界一笔天休问,南国纸贵藏家愁。”

04

冯国语的书法作品“天道酬勤”。王德华/摄

在与观众的互动交流中,冯国语说,书法现今确实迎来了春天,经济发达了,艺术这些东西就备受推崇,人们也有这个需求,但中国书法也面临着社会大变革、技术大发展、知识大爆炸、风尚大迁移的深刻影响,挑战与机遇同在。他给年轻人的忠告就是:坚持、勤奋和讲究章法,就一定能练好字。

冯国语说:“心正则字正,作书先做人。”他认为,刻苦,有恒心、耐心、耐力、勤奋,就不怕练不成一手好字。

现场,民乐演奏家胡荣坤还献上了《让我听懂你的语言》《大理好又好》的精彩表演,获得掌声一片。

新闻助读:

冯国语

1940年生于河南叶县,云南省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外交部书法协会顾问。

他的作品被外交部定为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政要的礼品。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1990年在亚运会举办个人书法展,并应邀在新加坡、泰国、韩国举办个人书展。2002年4月,冯老的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二号在太空遨游7天。

冯国语的书法以碑入行、入草,古朴旷达、疏密有致、聚散自如。幼时受其父影响,7岁即握管,摸摩习俗。初学颜柳,次学欧阳率更,及长师法“二王”“赵董”。至中年,涉隶潜魏,朝习汉隶,暮临六朝,披棒觅路,磨顶放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风。

编辑:周然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