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吴洁)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夏季论坛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导。当年,双创也被首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此后,双创一度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和投资领域。2015年,中国双创便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从科技企业孵化器到创业咖啡、创新加速器、众创空间……各种形式的双创服务平台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张。有关统计显示,仅在2015年,国内新增各类创业孵化器超过4000家,在此之前,国内28年来的孵化器数量总计不足1600家。风口并不意味着就是一帆风顺,不时也有大浪来袭。2016年春节过后便出现了一股孵化器倒闭的浪潮。深圳大学法学院毕业生创办的孵化器地库倒闭的消息还犹在耳畔,位于深圳南山科兴科技园的创业孵化器孔雀机构因租金问题被物业强拆。一份叫做艾媒报告的调查显示,2016年国内孵化器发展现状中缓慢发展状态的占16.7%,亏损状态占9.6%,面临破产倒闭状态占比为1.8%。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市场是把双刃剑,可以是极具杀伤力的武器,也可以是披荆斩棘的快刀。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昆明逐步构建起了规范化的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多层次的双创孵化体系。截至2018年,昆明市建成25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9家省级众创空间、77家市级众创空间以及10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累计建成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平台54个。昆明经开区成功创建为云南唯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昆明3个孵化平台——云南创客科技创业园、昆明互创国际中心创业园和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在列。
双创孵化平台开始从激情澎湃的野蛮生长向顺应市场的理性发展转型。
从“二房东”到“生态链”
“当前双创行业已进入2.0时代,正在向行业级、专业级的方向转型。”实力集团创投板块总经理、云南赛跑科技有限公司CEO万亚斌说,靠租金以及增值服务收益的双创孵化盈利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了。
实力集团投资的云南创客科技创业园于2015年3月落地昆明经开区东盟未来港。整个项目分为3期建设,面积共1.62万平方米。一期项目云科致公实力众创空间2016年获国家级备案;二期项目云南创客科技企业孵化器2017年获云南省科技厅省级备案;三期项目云南创客科技创业园2017年获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级备案,2019年度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依托实力集团在创投、康养、教育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基础和需求,云南创客科技创业园定位于综合性全资源型和专注打造创业生态链条的众创产业孵化基地。聚集有天使投资、云南省博士团研究院等创新和金融资源,目标是搭建起一个从初创期到孵化期再到加速期稳健发展的全产业链创业生态圈。
云南园如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园如艺)就是云南创客科技创业园创业生态链孵化的一个成功案例。园如艺的前身云南圆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原本只是3个爱花女孩在大学实验室里为爱好而搞的“副业”。在龙泉路上一个叫植物空间的地方,里面展示的各色娇艳的仿真花是她们的研究成果之一。万亚斌告诉记者,这些仿真花的专利技术特色在于靠纯天然干燥和脱色,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剂。仿真花只是现在园如艺很小的一个项目,他们现在正在做的主要研究和业务是为实力集团在乡村振兴项目中做配套,让景观“活”起来,不再只是烧钱的眼球经济,还是能赚钱的产业。
凭借较强的科技创新实力,云南圆景科技迅速进入云南创客科技创业园的“孵化赛道”,实力集团旗下云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创投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园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成立了园如艺,定位为花设计、花制造、花环境、花服务、花科技的创新型企业。
新公司成立后开始加大在水生植物方面的研究。“我们在澄江建设的114.7亩云南省高原水生植物研究中心,已收集到水生植物872种,其中睡莲品种220个,荷花品种310个,鸢尾品种138个,其他水生植物品种数百个,完成水生植物相关专利12项目。”园如艺负责人李琼芬介绍,这些成果正是让景观“活”起来的秘密所在。漂亮的鲜花连片种植在小区、公园、小镇里,既可以是迷人的风景线也可以是鲜花种植基地。“通过科学管养,我们可以当鲜切花销售,同时又保证景观美观。”目前,园如艺已承接大理沙溪田园综合体、成都花水田园综合体、个旧现代农业示范园、普洱茶田小镇等项目。
云南创客科技创业园目前在孵企业及项目有103个,涉及移动互联网、新兴科技、文化创意、生态农业、大健康产业等领域,拥有专利数40余项。万亚斌表示,目前云南创客科技创业园创业服务建设已基本完成,但是作为粗放式的综合型创业基地还无法满足创客创业孵化基地向更高层次发展。未来创业孵化行业应该按照服务业的路径整体发展,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补足和打造专业服务,走专业型发展路线。云南创客科技创业园初定目标是向专业型文创孵化基地转型,探索最佳转型路线。
从配套服务到搭建平台
浪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2011年4月成立的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算得上昆明双创孵化的拓荒者,也经历了国内孵化器的井喷时代和倒闭潮。目前,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有入驻企业6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有留学人员创业企业4家,博士、高职人员创业企业3家,大学生科技企业8家。
蛭尊宝是由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刘子超博士带领的一个研发团队。该团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一直从事蛭类相关研究,对我国蛭类种类、区系以及有害蛭类防治、药用蛭类开发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中国大健康数据显示,我国有2.9亿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其中脑卒中病人1300万人,心肌梗死250万人,一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经费达到3000亿元。水蛭俗称蚂蟥,在《本草纲目》《伤寒论》等重要的医书典籍中均有详细记载,其干制品经炮制后成为中药饮片入药,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癓等功效,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癓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打损伤等,是临床上治疗脑梗和心梗的重要中药材。经过多年研究,该团队对云南省特有药用蛭类棒纹牛蛭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比较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研究,筛选到一批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药效分子。共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2019年云南省创新创业大赛中,蛭尊宝团队的“水蛭人工养殖及其附加产品研发”项目获得了团队组二等奖。
在创业者看来,孵化器的本质是创业者完成早期创业闭环的重要平台,早期创业者不仅仅需要办公场地、天使投资、产业资源、媒体宣传等资源要素,更需要项目和商业上的咨询和辅导,来串联起这些资源要素,以迈过早期创业最艰难的时期。“这正是我们希望为创业者提供的。”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副总经理黄文荣说。
成立至今,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不仅致力于专攻生物医药专业领域,成为云南省唯一的生物专业国家级孵化器,同时也是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还是中国—东盟创新中心总部区及主要参建单位和首批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示范机构。
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不断拓展服务的外延,为企业配套更专业的需求。投资建立的中药材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投入300万元购置设备仪器,并外聘原云南省药品检验所所长傅文主任药师为技术总监,负责检验检测平台管理工作,为入孵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试验、检测服务,为中药材种植、种苗培育、检验检测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可基于中药材生产的品种化、生态化和产品化的迫切技术需求,开展中药材及饮片的检验检测,鉴定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农残、重金属及其性状鉴别以及新的检验检测方法研究等业务。现已获得CMA资质,可出具具有CMA标示的检测报告(有CMA标示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有关负责人介绍,现检测中心已完成实验室的装修、人员培训上岗、设备的采购安装和调试,对园区内外企业实施首年减免市场价的30%、第二年减免20%、第三年及以后减免10%的优惠政策。
同时,依托中国—东盟创新中心和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示范机构,云南创新生物产业孵化器积极为省内的双创型企业搭建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成为我省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推动了云南师范大学与老挝科技部共建新能源联合实验室;促成昆明市政府与万象科技厅共建的“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落户云南师范大学;孵化器与马来西亚隆平杂交水稻研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国际孵化器。促成入孵企业云南程盈森林资源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保山市政府、缅甸密支那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等多方在缅甸密支那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生态循环示范园区;云南柏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橡胶酶产品在东南亚国家推广;云南省沼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缅甸、马来西亚、越南进行大中型新能源工程建设等项目。
博林是老挝科技部生物质能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项目的推动下,博林于2014年来到云南师范大学学习汉语和攻读博士。虽然发音还有些含糊,但博林已能够清晰地用中文表达:“我们更了解了云南、中国,在这里也学到了很多先进和实用的技术。”明年博林就将毕业返回老挝科技部工作,相信今后和云南的交集会越来越多,他也会把在云南看到的好山、好水、好人介绍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