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昆明市组织一批作家进行采风创作,用文艺的形式生动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人民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以及人民群众对祖国的赤子之情。10月23日起,文艺春城已陆续刊发这些稿件,与大家共同见证昆明城市、群众生活的变迁。
这个是桃树,明年就会开花,后年就可以吃桃子了。父亲指着面房后的几株小树说。
桃子。我咽了咽口水,桃花湾有一株清水梨树,每年都会结很多梨子,快成熟的时候,我们姐弟几人,会轮换着守在树下,防止被人偷摘。桃花湾除了梨子,还有核桃板栗,可远处的大村,那是什么果树都没有的,我们要防备的,就是大村的小孩。桃子我自然吃过,桃花湾名副其实,正房后一排的桃树,但是那些桃树是爷爷栽种,属于桃花湾所有人。我们堂兄弟姐妹众多,每年能吃到的桃子,屈指可数。而我们家面房后面父亲栽种的,只属于我们姐弟四人。
我喜欢盛开的桃花,绚烂,热烈,感觉心都在燃烧。我也喜欢桃子,单是看着红白多肉的外形,都能感觉生活的美好。
每天清晨,我在上学的时候,都要站在那几株桃树前,看看树叶的变化,看看树干是否长高,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磨磨蹭蹭几分钟,才心满意足的跑向三公里外的学校。
那时候,我们还住在一列长长的大房子里,爷爷奶奶,大伯二伯 ,四叔,父亲母亲,众多的堂兄弟姐妹。房子后面是桃树、板栗树,再后面是一株高大的伞盖状的大黄栗树。
我们的房子是土墙,天花板用手腕粗的木头塔城,上面铺着一层胶泥,冬暖夏凉。堂屋里有个四方的火塘,火塘里的火,经年不灭。火塘是用四块正方形的石条围成,我们的火塘石面上,分布着多个圆形的小坑,那是我们在上面用铁锤敲打坚硬的核桃留下的痕迹。用牙齿可以咬破的核桃,只有一株,我们经常吃的,是需要用铁锤敲打的硬核桃。吃核桃是个技术活,笨的只能把核桃放在圆形的坑里,一锤砸碎,慢慢用锥子挑着核桃米吃。技术好的就简单多了,几乎完整的把核桃米剥离出来。
我们家的火塘上方,有一个从房梁上垂下来铁钩,烧水,煮东西的时候,就把茶壶和大铁锅挂到铁钩上。需要炒菜的时候,就要用到铁三角。晚上一家人围着火塘,取暖,冲白话,火塘里燃烧的树疙瘩,把我们的影子投射到墙壁上。因为有小孩子,火塘上的吊钩上,总是吊着水壶,孩子玩闹时候,水壶阻挡了火焰,是一个安全屏障。常年在堂屋里烧火,墙面乌黑,天花板也是乌黑的。天花板下,火塘正上方,靠着铁钩处,有个吊篮,母亲把红糖,核桃,瓜子放在里面,有客人或者节日的时候,就会抓一些东西出来,分给客人和我们姐弟,母亲和父亲自己是不吃的,东西太少。
吊篮是我们姐弟最惦记的东西之一,在母亲父亲出门的时候,我们也试图从里面拿一些东西出来,但我们都太矮了,即使踩在凳子上,依然够不到。
堂屋的地面是泥土,踩踏时候受力不均,地面凹凸不平,有几个地方还呈现碗大的圆坑,有客人不注意,坐在凳子上摇动,经常会翻到在地。这个时候,我们姐弟就会肆无忌惮的笑起来,客人也笑,母亲也会笑,但她的眼里,偶尔会翻出几滴泪花,整个脸也暗淡下来。
长长的大房子,属于我们家的有两间。外间是堂屋,卧室在里面,卧室中间分隔,没有门,有一道布帘子。里间卧室的墙角,母亲用圆形的石头,围着一堆从火塘里面铲出来的柴灰。在昏暗的油灯光晕里,我们踩到石头上,对着灰堆撒尿,等到尿液把柴灰浸透,母亲就把柴灰铲在箩筐里,抬到菜地去,然后又从火塘里铲一些新的柴灰到墙角。
堂屋门外是大约2米宽的过道,五家人的连在一起,小孩子在长长的过道上玩耍,偶尔也会吵架,就会挡在自己家的过道边,不让其他人经过,直到和好如初,过道才对吵架的人开放。
过年或者客人来会有米饭、肉吃,我们就盼望有客人上门,但客人是大家的,小孩子就各自为阵,要拉共有的客人回自己家。客人被几个小孩分从几方拉扯,只能站在原地苦笑。有力气大或者年纪稍长的孩子占了优势,客人就到了自己家。父母拿出珍藏的腊肉,一会就肉香四溢。小孩子就端着饭碗,上面放着一片或者几片腊肉,站在过道上假装吃饭,眼睛飘着左邻右舍。有孩子闻香而来,远远瞄着小孩子碗里的腊肉,不断咽口水。小孩子便慢腾腾的吃饭,把腊肉用筷子挑起来,左看右看,阳光下,腊肉熠熠生辉,使得几个小孩子的眼神也更加炽热。
我们家的大姐,是所有人的大姐,因为更大的姐姐,都嫁出去了。所以,共同的客人,到我们家吃饭的时候居多。在向其他堂兄弟姐妹们炫耀客人终于被拉到我们家的时候,我们并不清楚,我们姐弟的齐心合力,给父母,增加了多大的压力!
长长的过道下方,是一米高的石坎,石坎下面的院子,铺着厚厚的枯叶,上面满是牛屎马粪,耕种时候,这些肥料,要与种子一起埋进泥土深处。
踩着牛粪进家门,渴望吃米饭,吃腊肉,然后,能够吃到多多的桃子及其他水果,是我们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能够想到的最美生活。(作者:禄劝县委宣传部刘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