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12月防病提示:冬季进补谨防乌头碱类中药材中毒
昆明信息港    12-02 17:24:16

昆明信息港讯 在冬季,云南部分地区民间有煮食草乌、附片等中药材“进补”的习俗,也有部分人将其制作成药酒服用,以滋补养生。但此类药材如果加工不当、食用过量,可能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今年以来,云南省报告因煮食或误食乌头碱类中药材中毒事件44起,发病212人,死亡8人。

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乌头类植物是指乌头属毛莨科的植物,常见有川乌、草乌、附子和雪上一枝蒿等,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及衍生物,其可被称作“中药”、“补药”、“毒药”。由于有进补的作用,因此多在冬季食用。较常见的食用方式为煮食,也常用于泡制药酒。

乌头碱类中药材中毒主要是由于烹制方法不正确,食用方法不正确,或者是食用剂量过大。专家建议,食用乌头类植物如草乌及附子时,至少大火炖3个小时,不要用铁锅,要用不锈钢锅、土锅、铝锅,一定要煮熟煮透;川乌、草乌常用量是1-3克,附子3-10克,最大可用30克。但因个体差异,个人对药材的耐受量也不同。

食用乌头类植物中毒后,一般半小时至2小时内即可发病。有口舌及全身麻木,紧束感;气促,呼吸困难,呼吸微弱,甚至停止;心悸、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出冷汗、心动过速和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跳骤停;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中毒患者多因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而死亡。

虽说乌头类植物在中医上具有一定的保健效果,但专家建议尽量不食用。如身体确实需要,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购买经科学炮制的草乌、附子,并在医师指导下食用,且注意个体差异。

若发生中毒,在摄入食物时间不长的情况下(1-2个小时内),可采取催吐的方法。用筷子、手指或鹅毛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但在病人神志不清的时候,绝对禁止催吐,以防呕吐物堵塞气道造成窒息。发现中毒后,应及时送医院治疗,重症患者应及时拨打120急救。同时,要意保存吃剩的食物,以便检测中毒原因。

编辑:徐毅杰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