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正文
千里清流润濠江
新华社    12-19 15:23:32

一部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史

就是一本“与水荒相斗”的历史

澳门多低矮丘陵

无河流湖泊

淡水资源奇缺

338697545f064ebaf40624c286e55a31.jpeg

1955年4月

澳门第一次限制用水

随后10余年间

澳门又经历了多次停水

186676bf7654d4a27c7d1be989ffa0f1.jpeg

水情危急

澳门同胞向广东求援

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

1959年广东筹建竹仙洞水库

澳门出资

珠海出力

bf45bf34c4dd964c2fcc1ad7dc9d9734.jpeg

674d612f10fea0a6ba28fba3792eb77e.jpeg

e30303903e94e6ae86b719018dd5efd8.jpeg

↑这是珠海竹仙洞水库(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为增强对澳门供水保障能力

珠海陆续新建了多个泵站和水库

通过管道、隧洞、明渠实现库库相连

d22b8002999ab268cc0d9200943fb4f7.jpeg

水库

犹如城市的“水缸”

60年来

在珠海20多个水库中

竹仙洞水库始终是澳门供水的“桥头堡”

c7277ec8132aeba54da671d268abeea6.jpeg

↑工作人员对竹仙洞水库的水质进行取样(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咸潮

对澳门供水的“大敌”

冬春时节

西江上游来水量减少

海水倒灌

咸潮上溯

1672cfb6745acdf938ecda1fd8df3186.jpeg

2000年初

超强咸潮持续来袭

咸度一度超过10000度

远超自来水国标的250度

d9d349aa204336642c280ef313fbd44e.jpeg

应对“咸潮危机”

国家首次实施

珠江千里调水计划

36f3098dda23acb227e4c462281cef6a.jpeg

↑这是位于云南曲靖的珠江源(2018年10月24日摄) 新华社发(陆岗摄)

调度西江上游天生桥、龙滩等水库

横跨云南、贵州、广西等区域

集中放水形成大流量压制咸潮

9811f9e326e62fc1aefbf0ef6dd9d6e4.jpeg

↑这是位于贵州省的珠江水系南盘江水利枢纽(2009年10月29日摄)新华社发(珠江水利委员会供图)

首次调水

惊心动魄

协调工作复杂

技术要求极高

01b22a2900bcd619ff1adb227bd876b3.jpeg

8.5亿调水量

1300公里

西江水奔腾而下

给珠澳送来2000多万立方米“救命水”

7ab67b477450a6e0fe9b67fbb0a07d6e.jpeg

远水解近渴

此后

枯水期千里调水成为常态

a3828a2462398569e621f58f80d11913.jpeg

↑这是位于广西大化的珠江水系红水河第一湾(2018年6月6日摄)。新华社发(江海荣摄)

水资源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人口承载力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

对澳门供水

从企业行为

上升为

粤澳两地的政府间行为

20年来

不再被水束缚的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进步

↑这是珠海第四条对澳门供水管道工程通水仪式现场(10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如今

澳门人口突破60万

年接待旅客近4000万

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人均收入位居世界前列

9eeeee476a43a412106f1200e48d3155.jpeg

↑原珠海水务集团副总经理方晔(前)退休后被公司返聘,他时常来竹仙洞水库查看水质。(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38aaf23116a3db22ff6b5e232044c9e9.jpeg

↑珠海水控集团人员对竹仙洞水库的水质进行取样(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烨 摄

如今

“水荒”早已过去

咸潮威胁历史不再

澳门98%的淡水依靠内地供应

年供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

1744f3656ad2bba722f47ab57f53d5b6.jpeg

↑这是澳门离岛路氹城区一角。(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在澳门居民看来

没有“一国两制”带来的保障

就没有澳门的今天

48bc6a4de272e886a4f96f9ac6a29ffe.jpeg

↑这是对澳门供水“桥头堡”——珠海竹仙洞水库(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千里清流润濠江

盛世莲花日日新

编辑:刁凤云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