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杨艳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一经发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不仅很多老师拍手称快,“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成为老师们的共同诉求,一些家长也认为,老师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对孩子的成长、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昆明教育”微信公众号也在第一时间发出微调查问卷《老师们要减负了!你们觉得啥“负”最该减?》,3天的时间里,有近300位读者参与了微调查。
做表、写材料最耗时间精力
为教师减负的《意见》主要内容有6个方面20条,其中前3条强调聚焦教师主责主业,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让中小学教师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4至17条是明确减负内容和主要举措,分别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社会事务进校园、相关报表填写工作、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等4个方面,明确了减负的主要任务、责任主体和重点举措;最后3条则是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督导、加强引导等3个方面明确了落实工作要求。
记者的调查问卷设置了共8个平行选项。调查结果比较平均,每一项都有不少人选择。网名为LQ的网友在“昆明教育”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全都有,没有最……”也反映出大多数老师渴望减负的心声。
相对而言,“为各类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工作写材料;凡事要求痕迹管理,许多工作过于重视留痕迹;重复上报各种数据,或者多头填写表格”3个选项的比例要高出其他选项。看得出来,老师们觉得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的做表、写材料等事宜,分散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导致其成为最想被减掉的“负担”。
“对于老师来说,笔头上的工作更多的应该属于写教案、批改作业、给学生写评语,而不是各种材料,虽然学校有专门的行政人员,但是具体到不同的学科或者参与过的活动,都让老师来写,常常是时间又紧,要求又高、又空,熬夜写材料是常事。”昆明某公办小学语文教师李佳(化名)说。李佳的困惑在很多老师那里都引发了共鸣,特别是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既要上课,又要写汇报材料,常常分身乏术,短时间内遇上多个督导检查的话,更是苦不堪言。
记者注意到,在《意见》里,也明确了要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从三方面入手:规范精简各类报表填写,坚决杜绝多头填报、重复填报;提升数据采集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做到一次采集,最大限度使用;严格规范教育统计和调研工作。
《意见》一出,就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关注和认可,不少老师都呼吁政策能早日落地,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减负”。
摒弃杂事 将有更多精力教学
为什么会出台《意见》?教育部官微“微言教育”发文称,今年3月,中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并明确了基层减负的目标。教师工作点多面广线长,教师队伍占据事业单位人员半壁江山,有关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报道时有出现,成为广大基层教师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中小学教师减负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看得出来,如果教师的负担过重的话,会严重阻碍个人成长,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我们也想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精进自身本事和技能,以便早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但是现实是骨感的,总觉得时间不是自己的,上课时间是学生的,下课时间是属于学校各种杂事的,不是说学校真有那么多事情,而是学校被安排了那么多事情。”入职4年的教师庞勇告诉记者,很多和他一样的青年教师,都在入职时对职业前景抱有不小的期待,给自己设定了几年内拿个区级骨干教师、多长时间内拿个市级优秀教师等职业目标,但是繁杂的学校事务分散了精力。“还有各种部门和单位摊派下来的任务,要带着学生外出表演或者展示,都耗费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让属于我们个人的时间越来越少。”教师吴姝(化名)说。
“教师的成长黄金时期就那么几年,如果错过会非常可惜,我们肯定是希望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我,如果每个老师都能有富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可以预见,这会为一个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周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