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城市网盟联播 正文
景东林街乡:退耕还草绿了荒山富了民
普洱日报    12-23 09:36:49

近年来,景东彝族自治县林街乡依托新一轮退耕还草实施的契机,以生态建设为前提、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努力培植后继产业,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隆冬时节,林街乡的高山低谷间依旧绿意盎然,龙洞村村民李平元正忙着割草回家喂牛。“以前没有牛养,在李应忠的帮扶下,家里养了牛、种了草,已经赚得7000多元,今后我要把牛养好,把草种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李平元说,过去因为妻子生病缺乏劳力,加上发展产业途径单一,生活比较困难,自从退耕还草实施后,家里不仅种了4亩牧草,还在当地养牛大户的带动下发展起了养殖业。

李平元口中的李应忠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在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19年,李应忠与本村8户养牛户共同注册成立了景东应忠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牛舍2000平方米,平均每年可出售肥牛1000多头。目前,合作社与林街乡1061户贫困户签订了肉牛养殖利益联结协议,合作社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中转站”。

据了解,林街乡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却因山高谷深,以及老百姓长期的刀耕火种,生态环境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退下耕田,还以林草,成了当地党委政府调整产业结构促农增收的新途径。

自2016年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林街乡共计还草8225.8亩,林草覆盖率达70%以上,补助金额达822.58万元。退耕还草后,农民开始大力发展养殖业,并腾出手来外出打工,增加收入,与此同时,退耕还草的实施对当地水土流失防治、澜沧江流域保护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民群众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万龙村村民张忠科乐呵呵地对笔者说:“以前一直种玉米,产量不高,后来退耕还草,政府补了8万多元,现在草长出来了,家里养的牛也吃不完,还可把剩余的草拿出去卖了增加收入,真好!”(普洱日报 通讯员周婕 杨光要 兰开翔)

村民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增加收入

编辑:张玉玲(实习)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