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在南博会场馆巡逻。记者李海曦/摄
昆明信息港讯 (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 2019年,圆满完成1032项3815场次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安保任务,做到了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全市刑事警情、命案数、八类暴力案件等10个发案指标实现同比下降;全市110“两抢”警情实现超132天“零接报”;1223个物业服务小区实现“零发案”……这份成绩单,正是昆明政法机关多管齐下,立足大稳定、大防控、大服务、大联动,深入推进平安昆明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成果体现。
近年来,昆明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昆明作为底板工程来夯实筑牢,“平安”成了昆明的一张闪亮名片。
立足“大稳定”
力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如何有效化解社会稳定风险?
昆明政法机关聚焦三道“关口”,力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首先是“源头关”。昆明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组织推进、责任主体具体实施、维稳部门指导督促的风险评估运行体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其次是“预警关”。昆明市整合联动公安、国安、信访、网信、维稳、应急等职能部门以及群防群治、网格化力量,及时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和隐患进行预警,做到“防范在先、处置在小”,提高了对各类风险的监测防范能力。2019年,全市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85336件,调解成功82888件,调处成功率97.13%。
最后是“应对关”。探索建立了大型活动安保“313”工作机制。即“三个提前”(做到提前宣传、提前管控、提前整治)、“一个准备”(做好人员、车辆、装备、措施、舆情等应急准备)、“三个责任”(落实属地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
以大型活动安保为例,昆明政法机关圆满完成了历届“南博会”“商洽会”“旅交会”、高原半程马拉松等1032项3815场次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安保任务,做到了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昆明市还紧紧抓住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聚焦深挖根治、着力系统治乱,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共打掉涉黑组织16个、涉恶犯罪集团(团伙)96个。全市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向好,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满意度显著提高。
立足“大防控”
打造治安防控体系“昆明样板”
昆明政法机关深入推进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系统开展“打防管控”多个专项战役。今年,全市刑事警情、命案数、八类暴力案件等10个发案指标实现同比下降;2019年,全市110“两抢”警情实现超132天“零接报”。
深化新一轮巡逻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市级反恐应急处突网、县级重点区域控制网、派出所基础防控网“三网叠加”巡逻防控网。街面处警半径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至3.8分钟,重大敏感警情3分钟到达率保持90%以上。
不断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在全国率先实现安检全线“人物同检”。在全市57个地铁站点配备安检门、通道式X光机,建设高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地铁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售票点等人员密集重点区域高清监控全覆盖、无死角。
大力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全市共命名“平安家庭”示范社区(村)557个、“平安校园”375所,“平安市场”107家、“平安小区”561个、“平安林区”21个、“平安商会”57家、平安旅游先进单位73家。1223个物业服务小区实现“零发案”,积平安为大平安。
立足“大服务”
提升政法机关服务群众效能
全市政法机关立足大服务,将打击犯罪的利剑挥向破坏经济发展、影响改革落实的犯罪行为,主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持续优化营商发展环境。2019年,办理环境资源公益诉讼案件274件;办理食品安全的公益诉讼案件886件;共受理维护知识产权各类民商事案件117947件,审结80394件。充分发挥政法机关保驾护航发展作用,让企业在法治的营商环境下健康成长。
加强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有序推进云南煤化工集团、奥辰系公司、仁泽公司“西南海”项目等重大案件破产重整工作,推进经济主体救治和“僵尸企业”退出。
创新病残吸毒人员管理“昆明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公医、公卫”双向治疗合作模式,在全国率先建立“即参即保、即保即结算”全员参保工作机制,有效破解病残吸毒人员医治难、收戒难的问题。收戒总量全国第一,经验做法得到国家禁毒委和公安部在全国推广。
提升政法公共服务效能。在市、县、乡三级实体平台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村(居)一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00个,覆盖率达78%;建设21个“云南公安自助便民服务超市”;157家律师事务所为全市112家重点民营企业免费开展法治体检。
立足“大联动”
汇聚力量共筑平安之城
平安昆明的“守护者”,不仅有政法干警,还有基层的老百姓。昆明市依靠群众力量、基层力量、科技力量,筑牢平安昆明的“铜墙铁壁”。
去年9月,西城时代小区的治安志愿者小李发现了几个形迹可疑的人在楼梯口张望。他第一时间联系五华区公安分局海源派出所,还叫来了一队巡逻队员“守株待兔”。最后,盗窃嫌疑人被志愿者抓获并移交给了民警。
这一场景是昆明市“红袖章”志愿者开展治安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平日里,志愿者在村社区(小区)开展常态化治安巡逻、平安宣传、守楼护院、院户联防、普及法律知识、调解邻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平安昆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昆明市整合辅警、治保调解、单位内保、社会保安、治安志愿者等力量15.4万人,绘就“定点见红,全线飘红”的群防群治“昆明风景”。
与此同时,推行“村级警务助理”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区农村警务战略。在1685个行政村和社区配备警务助理1703人,强化基础管控、延伸服务触角。
昆明市还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探索,建立了全方位、多渠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包括法律援助、律师服务、法治宣传、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职业人才、志愿者管理等。
下一步,昆明将学习借鉴北京的做法,构建党委高位统筹的平安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