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东川防疫故事:上阵“父子兵” 无私坚守战疫情
昆明信息港    02-10 16:32:53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许许多多的家庭组合,“父子兵”、“夫妻档”、“姐弟档”,而乌龙镇也有两对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的一线“父子兵”。他们就是店房社区党总支书记马才亮、乌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星父子;瓦房村委会副主任阮天万、东川区公安局治安大队辅警阮惺父子。

图片3

马才亮在礼拜寺小组张贴“网格化”管理责任表。

马才亮已经65岁了,当了近40年的村干部,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从大年初一至今,马才亮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前沿。他知道电话摸排的效果不明显,所以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坚持亲自入户摸排,了解详细情况,排查外出返乡人员、宣传防疫知识、带头值守卡点、控制婚丧嫁娶。老伴劝他:“这么大年纪,休息一下吧,家里的事也从来不见你这么操心。”他摆摆手道:“不能休息,我们现在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再说,这能一样吗?家里有你我放心,我是一名村干部,我不操心的话村民们怎么办?”

图片4

马星为疫点群众分发物资。

身为党员的父亲在抗疫一线忙碌时,同是党员的儿子——马星也在坚守着岗位。1月30日,乌龙镇瓦房村黄包谷地小组确诊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该小组被隔离管控,村民们的各项保障就成了一大难题。马星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安抚群众情绪、对村户进行消毒、收集垃圾等等。

父亲马才亮在得知他在一线工作后,给他打了通电话,父子俩的通话内容很简单,“好好干,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党员的身份。”“放心吧,爸!”

另一对父子阮天万和阮惺,虽然他们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但是在防疫工作中他们恪尽职守。

父亲阮天万是一名19年党龄的老党员,2019年10月8日被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虽然身患重病,但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春节期间,他放弃休假,到农户家中进行排查,宣传防疫知识,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黄包谷地小组隔离防控后,他主动承担起来疫点内的工作,安抚群众情绪,为村民分发生活物资及医疗医疗防护物资(口罩、消毒剂),喂养牲畜、处理垃圾等。他每天都要通过电话、微信了解每家每户的生活情况,及时上报,为村民排忧解难。

图片5

阮天万在疫点登记分发物资。

此外,他还组织了村内8名党员成立应急处置工作组,承担起村内的各项工作,及时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村民们有困难第一时间就会联系阮天万,而阮天万也会及时帮村民解决难题。“阮副主任真的是一名好干部,他心里随时都装着我们,事事为我们考虑。”一位村民的话代表了所有村民的心声。

深受父亲影响的阮惺是一名90后,已入党7年。他以父亲为榜样,在自己的岗位上散发着光和热。

图片6

阮惺正在核实信息。

疫情就是命令,他在接到返岗通知的第一时间迅速返回工作岗位,前往东川南收费站值守。抗击疫情就是与时间赛跑,就是要义无反顾逆风而行,阮惺深知自己坚守的岗位处在高速路出口的特殊位置,要把疫情坚决堵在第一道防线,丝毫不能大意。他密切配合交管部门严格检查,扎实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工作,认真检查过往车辆。24小时的轮班值守让这位年轻的90后有了浓重的黑眼圈,他说:“夜里是最难熬的,因为不能休息,虽然车辆很少,但以防万一,我们必须坚守在岗位上,但是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守住东川的南大门,就守住大家的平安健康,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寒风里,一盒凉了的泡面放在凳子上,它的主人正在忙着排查车辆,登记信息。(供稿:东川区乌龙镇 任靓)

编辑:薛江涛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