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为决胜战“疫”汇聚强大科学力量
云南网    02-11 09:24:42

科学抗疫 喷洒消毒液 供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相关信息倍受关注。尤其疫情防控、病毒研究、疫苗研发情况,每有媒体报道,都会吸引公众高度聚焦。全民战“疫”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全民科普教育的过程,“阳光虽好,但请不要出门!几时能动?钟南山说动才动!”网络上流传的这个段子说明,钟南山等一批专家在疫情研判、科学防疫等方面的努力和贡献,不仅有效帮助公众提升防疫知识和技能水平,并向大家传递科学抗疫的信心与力量。抗疫专家成为全民关注的“明星”,科学成了民众值得信赖的“抗疫利器”。

科学是严谨的。越是疫情防控进入紧要时刻,科学抗疫的方方面面越是来不得半点的疏忽与差错。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各地持续增加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令公众担心。与此同时,众多院士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不辞辛劳奋战在病原体甄别、病毒基因测序、抗疫药物及疫苗研发等战线,身上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和严谨态度,令人景仰。科技力量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可或缺的“硬核重器”,秉持科学态度、坚守科学认知,通过防控知识科普、强化自我保护、改善科学生活等方式,成为战“疫”中全民接受和遵守的共识。

严谨治学、诚实守信的科学责任感,一直是民众信赖院士专家的重要原因。如今关于疫情防控的各种信息海量呈现,无论是阅读借鉴、还是转发分享,都应保持必要的科学理性。既要认真甄别信息来源,还要严谨求证支撑依据,不让自己的简单盲从,无意间成为传播谣言或不实信息的“帮凶”。此外,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在抓紧攻关,争取早日攻克新冠肺炎病毒,也需要民众给予宽容支持,为增强科技抗疫信心而加油鼓劲。

科学研究具有其自身规律,对新型冠状病毒这个“不速之客”,需要一个了解和研究的过程。媒体报道,从判断病毒类别、到测出全基因组序列、再到分类出病毒,我国科学家仅用了一周多时间,在相关领域的科研水平值得信赖;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算等高科技手段,则将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赋能”。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高扬科学精神、坚守科学原则,就一定能够运用科学力量,夺取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后胜利!(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渝西锋光)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劳学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