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甘凌菲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涌现出了一批批逆行而上的一线工作者,为进一步鼓舞士气,在防疫工作中贡献“文艺力量”,日前,中国书画名家寇子皓创作了一幅《钟馗伏魔图》,用钟馗降妖的画面来讴歌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向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天道无虚妄,驱魔是本职。钟馗,在传说中有驱除邪罔的神通,“赐福镇宅、唯钟馗”“拜请钟馗、中榜得魁”“钟馗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等俗语更是频出。
画中的钟馗胡须浓密,瞪大的双眼让人生畏,整个画面颜色搭配淡雅而又严肃。钟馗象征正气,他手里的刀尖已砍断,说明疫邪的严重,但邪恶的化身又被他牢牢抓住,代表了邪不压正,希望驱逐邪恶,获得平安。
“这是一个传统题材,过去遇到疫情,人们会通过画钟馗像来寄托情思和祈愿,有驱疫避邪的寓意。” 寇子皓表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用文人画的笔墨来表达寓意既是是文化学术上的“表述”,又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
作者介绍:
寇子皓,1953年12月生于昆明,祖籍湖北安陆。上世纪70年代初拜著名山水画家闫甫先生为师,学习传统山水画,对石涛、髡残的技法下功颇深,远追山水笔意。80年代初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无论是当知青、上大学,还是进机关、办企业,再忙他都没有放松过书法和山水画的基本功练习。
上世纪90年代,寇子皓带着已逐渐成熟的传统笔墨技法开始走进生活,每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往来于云南和国内名山大川旅行写生,尤其对“茶马古道”沿途风光情有独钟,几乎走遍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茶马古道”经过的地方,积累了写生稿和影像资料数以万计。由此而创作的“茶马古道”题材山水画极具艺术感染力,引起社会关注,收到业界人士的赞誉,部分作品被海内外友人收藏。
作品入编《当代中国画名家全集——山水篇》、《中国写生作品集》等典籍,发表于《鉴藏》、《世界知识画报》、《中国收藏》、《时代人物》、《当代中国画》、《春城晚报》等报刊,“银杏村之秋”获2013年第13届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昆明电视台曾对其艺术成就做过专题采访报道。
寇子皓在艺术创作上坚持以继承创新为本,主张心境主宰画境,强调正大气象。他在创作探求中,做到与生活相应、与时代合拍、与自然共鸣;在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又将中国文化的内蕴与现代理念有机结合,强调文化、强调人格、强调精神。那巨制宏篇的峻山雄川,取正、取大、取实、取雄强、取磅礴,从而让作品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正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