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盘龙区的劳模们不分昼夜坚守岗位,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线,用自己平凡的身躯扛起了疫情防控的重任。
张云龙:病倒岗位,最惦记的仍然是工作
在庞杂的疫情防控战场——农贸市场、超市餐厅、药房药店、工厂企业,以及在疫情可能蔓延的角落,都能看到市场监管人的身影。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科科长、区级劳模张云龙就是其中一员。
1964年出生的张云龙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党员。1998年从部队转业以来,一直扎根在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前沿,一干就是22年。从业至今,他始终坚守初心,把办事群众当成亲人,更是冲锋在前,凡事都亲力亲为。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张云龙先后接听咨询电话463个,网上审批营业执照83件,现场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29起,办理事项110余件。他不但要保证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各项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落实落细,还要协调保障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关注职工返程乘坐车辆的疫情信息、关注每位职工每天的身体状况、协调职工所在小区管控下的出行问题等。连续在岗位坚守没有休息的张云龙,没有任何抱怨,想的只是如何助力办事群众,想的只是工作。
2月14日16点10分,张云龙在检查完24小时政务服务超市自助打照设备运行后,返回窗口途中,昏倒在三楼服务大厅,同事迅速把他送到医院。通过医生的检查才发现张云龙原来手术过的脑膜瘤又复发了,急需住院手术治疗。
每天“连轴转”,让他忘记了自己曾经做过手术,忘记医生提醒的需要注意休息。就算在医院,苏醒后的张云龙最惦记的仍然是工作。
“不要照顾我了,你们快回去好好上班,有一家企业需要增加医疗防护变更经营事项,尽快解决。”他对同事说:“等我恢复了,马上就回来。”
张云龙的身上,展现了市场监管人“守土有责、守土担当、守土尽责”的精神和品质,尽己所能地为昆明“抗疫之战”贡献了力量。
桂春平:做实消杀防控,当好“门神”
“每一辆出入车辆必须喷洒消杀后才能上路作业或者进场停放,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的细节。”桂春平刚刚完成一辆环卫车辆消杀作业后对同事说到。
桂春平是云南京环盘宸环境资源管理有限公司的安全专员,也是省级劳模。疫情发生以来,他和公司所有安全专员一样,马不停蹄奔走在各个垃圾中转站、公厕和环卫车辆停放区等各类环卫场所,开展消杀作业、安全检查。
一桶背负式消杀液的重量是21千克,桂春平要来回在车辆出入口对环卫车辆喷洒消杀。“平均一天要用12桶,进出都要喷。”桂春平说,他和负责消杀作业的同事交叉作业,已经坚守了20多天。
云南京环盘宸公司负责整个盘龙区的环卫一体化作业,1249万平方米道路和70万平方米河道的清扫保洁,12个街道办事处日产850吨垃圾的收集转运和23个垃圾中转站、111座公厕的维护管理。除了场所消杀,桂春平还要随机检查各条道路环卫作业情况、垃圾中转站等环卫设施消杀情况、环卫作业人员防护情况。
“工作量大,出汗闷热,有的环卫工人会把口罩拉下来,起不到防护作用,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指导、纠正。”桂春平说,环卫工人的工作接触的是垃圾、口痰、粪便、飞沫,极易被传染,必须严管,这是对工人负责、也是对整个环卫事业负责。
即使是平时,桂春平也要从早到晚到处转。疫情发生后,检查频次增多,工作量、工作压力也随之加大,尽管如此,桂春平依然与同事守在“末端”,站在前线。
刘伟:“老所长”不怕脏污、不惧传染
刘伟是云南京环盘宸环境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公厕维修员,也是区级劳模。盘龙区111座公厕维修工作均由刘伟和6名同事负责。屎尿溅身,满鼻恶臭,是刘伟工作环境的真实写照。
作为公司有名的公厕“维修能手”,刘伟每个节假日都要应急值守,以便及时排除故障,及时保障公厕正常使用。2月6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位于盘江西路的85号公厕主粪管堵塞,导致公厕4个厕位无法使用。
“疫情期间,使用公厕的人很少;但不能因为使用少,就不修理;人有‘三急’,要保障随来随用。”刘伟和两名同事从早晨7点开始维修作业,修大部件、换小部件、坑位消杀,整整花了10多个小时。修复完成,刘伟和两名同事身上沾满了污物,腿麻腰酸眼花。清洗消杀完双手、衣物,刘伟又立即赶往另一个公厕。
新冠肺炎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由于公厕维修的特殊性,直接接触的是人的排泄物,感染风险极高。
“怕还是怕,但我们不修,就没人修了;只要防护措施到位,也不算什么。”刘伟说,越是关键时刻、越是有危险,作为一名劳模,就应该起到模范作用,就应该顶在前面、站在一线,更何况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