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合宇聪 2019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针对城区部分交通违法处理窗口群众长时间排队问题,扎实推进“治庸懒、强担当、树新风”主题实践,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在全市组织开展交通违法处理窗口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提升管理服务效能,群众处理交通违法平均等候时长从2019年11月的78分钟下降到2020年1月的10分钟内。
昆明交警在排查问题中发现,有些问题隐蔽性较强,还有些问题是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他们敢于动真格、下功夫。主动集中暗访排查,组成5个暗访组,对全市公安交管部门执法服务窗口进行集中暗访排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督促整改。针对剖析查摆出来的问题,昆明交警研究出台了9项整改工作措施。
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坚持把主题实践作为行为纠偏的重要载体,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从转作风、简流程、提效能、优服务等方面狠抓问题整改,进一步整肃警风、转变作风。
放开了群众使用“交管12123”APP自助处理一次性记6分违法行为的限制,在方便群众的同时减少了窗口工作量。
增设便民点及工位,在主城区各片区增设交通违法处理点,交通违法处理点由原来的10个增加至15个,违法处理工位由30个增加至75个,最大限度实现“就近办、便捷办”。
改善窗口服务环境,在主城区各大队周边增设交通指示引导标志牌16块;完善硬件设施,更新违法办理窗口电脑等设备,设置群众等候区,完善遮雨棚、便民桌椅、垃圾桶、饮水设备等便民设施,并对公共区域卫生间进行了微改造,进一步改善群众办事体验。
推行预约叫号服务,在昆明交警微信公众号研发推出“交通违法预约处理”功能,群众根据预约时间到窗口处理交通违法,减少排队等候时长。同时在各执法服务窗口设置叫号设备,办事群众使用叫号设备通过身份验证后,等待叫号处理,规范了窗口秩序。
健全完善导办措施,选派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民警、辅警担任导办员,加强窗口秩序维护,落实首接责任制,为群众提供详尽周到的咨询引导、答疑解惑,引导群众分类别到指定窗口办理业务;同时指导群众使用互联网平台、自助终端、微信等方式办理。
通过“声、屏、媒、网”,加大对违法处理窗口延时下班、周末办公、预约处理等便民措施以及使用“交管12123”APP、“一部手机办事通”和违法自助处理终端等自助处理交通违法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选择互联网、手机APP、微信等渠道自助办理交通违法业务。
加强执法监督管理,充分运用 “执法监督大数据平台”,实时对窗口执法服务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管,强化 “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时发现窗口执法服务突出问题,及时推动整改。
强化业务工作考评,实行交通违法处理业务日清、周查、月排名制度,按照各大队执法服务窗口日均办理量及增长情况,设定窗口业务办理指标,并纳入交警支队中心工作进行考核,推动各大队执法窗口提高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