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活动下线作品上线 昆明市文艺工作者以艺战“疫”
昆明信息港    02-26 20:55:01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昆明市文艺工作者的心,大家纷纷通过文学、美术、书法、摄影、戏剧、音乐、民间文艺等形式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诠释了昆明市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记录

为充分展现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有关工作人员的感人事迹和生动细节,疫情期间,昆明的摄影家们在不增加被拍摄者困扰,且保证自身安全的条件下深入一线,通过一幅幅“逆行者”的形象,为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抗击疫情增添了更多的精神力量。

“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我们拍摄的照片除了一线医务人员,还有反映城市状态、社区生活,以及围绕菜市场、商场、志愿者、海鸥进行拍摄的作品。”昆明摄影家协会主席马克斌介绍,摄影与其他的艺术门类不同,用镜头可以真实的记录下发生的事件,为历史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除了摄影作品,美术家们也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记录时代。据昆明美术家协会包朝阳主席介绍,目前协会共收到30余幅绘画作品,包括国画、油画、水彩、连环画等多个类别,绘画作品以人物画为主,目前已在中国美术报等多个平台进行刊发。

这些美术作品主题鲜明,充分发挥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价值和功能,在鼓舞一线工作者,传递大众感佩心声的同时,舒缓了老百姓的紧张情绪。“绘画作品要与时俱进,以此为契机,在接下来的一些活动当中,我们将继续把主题性美术创作运用到更多国家的重大事件中。” 包朝阳说。

创新

在这一次文艺作品创作活动中,除了用丰富的艺术手法记录重大事件,昆明市文艺工作者们也进行了很多尝试创新。

“冠状病毒何所惧,科学防治打胜仗。”昆明戏剧家协会成员周琳正在排练室内练习协会新创作的滇剧《科学防治打胜仗》。“这个作品从策划、作词、演唱到制作成型,我们都是在线上沟通分工完成,我的部分主要是接到词谱后在家演唱,然后将录制的视频交给制作人员。” 周琳介绍,作品此前因反复修改已录制了多个版本,但这是疫情发生到现在她第一次进入排练室。

特殊时期创作团队无法聚集,同时要避免人群聚集导致传染的风险,很多线下演出活动纷纷取消。为了解决这一创作、传播难题,及时用艺术的声音进行防控宣传、振奋民心,疫情期间,昆明戏剧家协会通过“云”战“疫”,利用网络让观众足不出户欣赏到了文艺作品。

“这是我们在疫情期间的一个创新和尝试,协会将作品创作过程进行细化分工,并在各个环节组织有独自完成能力的艺术家参与,艺术家们各自完成自己的部分,最终合并制作,线上传播。” 昆明戏剧家协会主席孙跃进介绍,目前协会共制作完成了6个作品,包括滇剧、花灯和京剧,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避免了疫情传播风险,也为之后协会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方式的创新,艺术家们也对内容进行了再升级。在昆明民间文艺家协会工作室内,几幅不一样的剪纸作品放在画架上。疫情期间,民间文艺家们不仅将非遗技艺运用到了主题创作中,创作了一批剪纸、篆刻、面塑、民间绘画等作品。以剪纸作品为例,艺术家在中国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采用多层叠加的手法来表现意境,融入现代元素,丰富作品语言,在增强大众抗击疫情信心的同时,也将剪纸这项非遗技艺再次带进大众的视野中。(昆明信息港 记者甘凌菲 张玉玲 王竣彦)

编辑:昝娟娟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