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来办城乡医疗救助申请手续,是不是在社区就能办理?”家住安宁市金方社区的朱先生来到社区咨询。
“是的,您只要提交齐全的材料,剩下的我们办理就行。办理结果工作人员会及时跟您对接,救助金也会直接打到您银行卡上,您不用再跑一趟了。”听到社区工作人员的答复,朱先生终于放心了。
过去办理同样的事项,朱先生需要到社区咨询、交材料,社区再将材料送到街道办,街道办再送到民政局,最终拨付的救助款还需朱先生到街道办领取。对朱先生这样身患重疾的人来说,来回奔波身体吃不消,审批时间1个多月也会耽误治疗。“现在我只要跑一趟就能办完,公示后一周左右就能收到救助金,真的很方便。”朱先生说。
“五级联动”让“群众跑”变“数据跑”
为了让朱先生这样的基层群众办事更方便,2017年,昆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提出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为主要内容,建立“一网四中心加延伸点”的政务服务模式,推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体系建设,上与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构建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群众和企业通过情形选择网络办事、网络递交办事材料和网络审批回复,做到一次认证、多点互联、“一网”通办。
如今,全市14个县(市)区、4个开发(度假)园区、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都建立了政务(为民)服务中心(站),实现了以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为核心,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枢纽,村(社区)为民服务站为节点,立足基层、面向群众、覆盖城乡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加上对接云南省级平台,五级联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
各街道、社区也积极搭乘改革的列车,引入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让许多人工奔走的程序变成了一个个数据,群众提交材料后,剩下的工作便交给了各个审批部门内部对接。对工作人员来说,也减少了过去来回送材料的时间成本。目前在社区为民服务站可以办理的事项有老年证、残疾证等,下一步还会更多地覆盖到以民生为主的其他事项。
安宁市新村社区居民李女士也深切体会到五级联动带来的便利。往年办理医保相关手续,李女士要跑到安宁市政务服务大厅。现在,她只需要到家门口的社区为民服务站,带齐资料,不到半小时就能办理完毕。“需要办理的事项和材料社区都会提醒我们,而且办理速度很快,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方便太多了。”李女士说。
短短几年,昆明用“一张网”搭建起政府部门与企业群众之间的“高速路”,许多过去要靠群众自己跑的事项,如今变成了“数据跑”。一个扫描、一个传送,就将这一头的资料传到了另一头,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在更多事项中推行“七办”模式
不久前,企业负责人王先生到昆明市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放射诊疗许可证注销。前一天,他在昆明市级政务服务网上大厅提交了相关材料,5分钟后网上就显示,行业主管部门已通过预审。第二天,王先生带着原材料到窗口顺利办完了所有手续,整个过程只花了10分钟。
“以前办理注销,要带上不少材料在多部门之间申请办理,一些材料审核就要跑两三趟。现在办件速度快、流程简化,更重要的是网上大厅非常便捷,让我少排队、少跑腿。”王先生告诉记者。
这一快捷、高效的办理过程,得益于2017年上线的昆明市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市本级37个部门的1145项事项纳入平台受理办理,可通过平台上传资料、提前预审,到实体大厅核验原材料后即可现场领取办理结果,所有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如今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已经运营成熟,2019年1月,云南省“一部手机办事通”上线运行,让更多事项实现了“指尖办”。
不光百姓连连称赞,昆明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也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利用互联网手段,昆明将政务服务工作简化到‘点一点’‘扫一扫’,除了搜集办件信息,还实现了表格填写、资料上传、材料预审等网上办理,可以说,昆明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国家信息中心专家许正军博士这样评价。
在现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上,昆明正在不断整合各部门间的数据,让更多事项可以通过互联网全面实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掌上通办”“一次办成”“就近申办”“马上办好”“全市能办”的“七办”模式。
目前,市、县两级共设置综合服务窗口1285个,全市已有574个部门共计6061个办事事项纳入综合受理窗口进行“一窗受理”;梳理市、县两级共计13788个“一网通办”事项,配置7023个办事情形,实行网上申报、网上提交和原件核验、全程网办服务机制;已梳理20个市级部门1379个“马上办好”事项清单。
运用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借助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实现群众办事“就近申办”;借助五级联动网上办和网上代办机制,推动实行“全市能办”。今后,昆明还将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次数”,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