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病魔,不用逆行。
今天,医护人员可以脱下防护服,治愈患者可以下楼看暖阳。终于,可以同赏春城花香,共享岁月静好。
3月6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随着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最后一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包括省级医院在内,昆明市范围内累计5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众志成城,日夜坚守,艰苦奋战。44个日夜,44天坚守,昆明各级市党委政府、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工作者、广大志愿者、社会各界积极应对,勠力同心,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70000余医护人员投入疫情防控
“我请战,不顾生死,不计报酬。”“让我去,我家人不用我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昆明市共有70000余名医疗工作者主动应对,积极投入到全市疫情防控和赴鄂援助工作中。
经过联防联控、全力救治,昆明市市属定点医院实现确诊病例治愈率100%,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医务人员零感染,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昆明市诊疗专家组组长、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白劲松介绍,疫情发生以来,昆明市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市、县(区)联动,所有医院开设发热门诊,进行预检分诊,市级和县区级医疗机构筛查出来的疑似病例,全部送至昆明市唯一一个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医院——第三人民医院进行隔离观察和救治。同时,联合昆明市中医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肺病科的技术力量,制定“一人一案”的方案,开展中医药治疗,在减轻症状、改善体征、阻断疾病进展等方面发挥了明确的作用。
“患者武汉人,72岁,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独自一人到缅甸旅游,回昆后在某酒店隔离观察,一直没有明显咳嗽咯痰和发热症状,但腹泻有五天。”这一位病例的救治过程,白劲松至今记忆犹新,紧接着,120急救车将患者送到医院发热门诊。胸部CT检查后,“白肺”!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症状,专家组迅速做出反应,没有等到核酸结果出来就将患者送到重症监护室抢救,当时,患者已出现休克症状。“市卫健委积极协调并组织省、市级呼吸、重症、影像、感染、中医专家对收治的危重症病例、重症病例进行会诊,我们及时调整了治疗方案,通过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给予了机械通气、抗病毒、抗炎、激素、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终于,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谢谢你们,是你们赋予我和亲人第二次生命!”2日上午11时,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最后4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长坡院区门诊大楼前,治愈出院的8岁男孩张翰(化名)及其家人向医护人员一次次地深深鞠躬、真诚致谢,在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1万余基层工作者和12万余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1万余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和12万余名志愿者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的默默奉献,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44天的疫情防控期,一首《真心英雄》一直在防控一线志愿者代表、五华区护国街道办事处纪工委书记陈艳坤脑海中响起。
“44天,我们入户摸排、清洁消杀、推广督促抗疫情二维码使用、在小区值守。”陈艳坤说,先后对威远街社区的41个小区、2148户共5500多人,进行了3次入户,进行了6000多次电话访问。1月29日前完成了对重点疫区到昆人员的排查,这项工作目前持续在开展。
护国街道共有106个无物业小区。区级下沉部门、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对这些无物业小区进行值守,对出入的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督促重点疫区回来的居民自行居家隔离,在14天的时间里,每天定时给居家隔离群众测量体温,登记隔离情况,直至期满结束。“自行隔离及其他出门不便的群众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帮他们代购生活用品,并送到群众家门口。”
“目前威远街社区557家企业已经有411家企业陆续复工。”陈艳坤介绍,她们走访各类企业,敦促企业继续做好防控不放松,了解企业复工存在的困难,我们也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0多天连轴转的防控工作中,陈艳坤看到了普通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团结、配合和互助,很多人给了她满满的感动。
昆明的春天已经来临,路边的杜鹃花都悄悄开了,人民中路又开始堵车了,一切都在慢慢恢复中。
全市1.3万名民警、2.5万名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抗“疫”
疫情发生以来,昆明市共有1.3万名民警、2.5万名群防群治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人类与病魔的斗争如同战争一样残酷,过去的一个月里,从警31年的五华公安分局红云派出所社区民警曹红兵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挑战。1月29日,曹红兵供职的派出所管辖的耀龙康城小区确诊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当晚11点,上级指令,将于一个小时后对耀龙康城小区八栋三单元35户、96名群众实施封闭隔离管理。
“为方便工作,我为每个小区创建了相应的微信群,业主们遇到什么问题,通过微信群直接问我,都能得到一一解答。”曹红兵说,依托“红云警务互动群”,同时建立“8栋3单元微信小群”,准确地筛查出了35户、96名群众的详细情况,为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做好准备。
接到隔离通知后,小区业主们的心理疏导和安抚问题需要解决,曹红兵利用微信群给社区居民答疑解惑,科普防疫知识,并组织摄影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心理问题初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曹红兵继续通过微信群宣传。隔离期间,社区每天都安排专人为你们采买生活必需品,有什么需要在群上说一声,老曹马上就到。
据介绍,抗疫期间,昆明市公安局设置98个24小时入城疫情查缉卡点,共累计核查机动车228万余辆,核查人员440万人次;成立65个临时党支部、315支党员先锋队、51支疫情突击小分队,做好定点医院、留观酒店、隔离小区、物资仓库的治安管控;依托公安大数据应用优势和“网格化”管理,对重点人员全部落地核查,通过“云南抗疫情”二维码在全市15.8万个场所扫码登记5896.5万余人次;依法加大打击疫情期间各类违法犯罪,全市治安秩序持续稳定,今年以来“两抢”警情46天“零接报”。
全市13.7万余名党员奋战在战疫一线
据不完全统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昆明市共有1.6万余个党组织、13.7万余名党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
“党员身份就是军令状,要以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挺身而出、浴血奋战,全面筑牢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最重要的防线。”官渡区矣六街道新亚洲体育城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成林说。
1月29日,体育城社区作为首批医学隔离区,封闭了星体花园北区13幢的1个单元,按要求,需尽快完成隔离区入户信息采集。王成林带领党员挨家挨户敲门,安抚居民情绪,在最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2户,共64人详细的个人信息采集。
居民隔离在家,社区采取爱心代购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满足隔离居民的生活需求。不方便做饭,就安排工作人员提供送餐服务;处理生活垃圾,安排专人进行收集,消毒后统一处置。此外,每天对隔离户进行两次体温监测、三次电话回访,还提供心理疏导服务。“总之,我们手写祝福卡,送鲜花,微信喊话,变着法的给居民带去温暖和定心丸。”王成林说。
记者了解到,在官渡区像王林成这样的基层党员有2000多名,每一名党员都积极“备战”、主动“请战”,勇敢冲向疫情防控最前线。他们把防线织进小区各角落,做好卡点监测,人员排查,志愿服务等工作,凝聚民心、群防群控;把宣传引导变为行动自觉,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创新开展正面宣传工作;把关爱落到广大群众心里,尽全力解决疫情期间群众的生活所需,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云南网 记者浦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