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每天去“串门”的孔雀蓝们
昆明信息港    03-20 13:21:28

“李医生,我们去买菜,很快回来。”“今天体温36.4、血压64—105、心跳63。”2张插在门缝里的小纸条是留给即将“串门”的楼栋观察员。疫情发生以来,云南省军区昆明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对营区全部住户实施网格化管理,派出楼栋观察员每天逐房“串门”至少1次,排查住户身体状况、外来人员等情况,为老干部老阿姨战疫保驾护航。

889edb26c6e2a2a7a4aee0fdac12db3

一岗多责的楼栋观察员。“大姐,你姑娘近期打算从美国返回吗?”“老首长,今天起营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我们在值班室设立饮用水代储代供点,可由工作人员送水上门。”“老阿姨,昨天昆明确诊一例输入性病例,请继续做好防护。”“阿姨,这是本周发放的口罩和消毒用品,为了避免发生危险,请准备好容器我要将消毒泡腾片稀释在水里。”楼栋观察员及时将有关防控要求传达到全体住户,履行好楼栋“观察员”职责。“陈医生,听说旁边那个单元有从疫区返回的人。”而实际情况却是我们排查到了湖北籍的租户,但目前仍在老家隔离,还有一些老阿姨听到一些“马路消息”就到处传播,遇到这种情况,全体观察员挨家挨户去解释,引导老阿姨们不传谣、不信谣,当好疫情“宣传员”。老干部、老阿姨在家里窝得太久了,平时下棋打牌、游泳跳舞等集中文体活动中断了,观察员们耐心地听着老人们的抱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排解负面情绪,当好“心理疏导员”。

77bb991a93e1351f3c4f5bade8fb542

舍小为老的孔雀蓝妈妈。护士杨菊是2个孩子的妈妈,小的还不到2岁,大年初三一声令下被召回后,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虽然单位与老家相隔不到40公里,但至今仍然没有见上孩子一面;医生陈芙月的孩子还没有满周岁,疫情发生以来,只见过孩子一面,那还是丈夫从保山来昆明带孩子看病,匆匆见上一面就返回了工作岗位。疫情发生以来,穿着迷彩的文职白衣天使们活跃在抗疫一线,她们舍小家顾大家,时刻牢记习主席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宝贵财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独居老人的贴心人。受疫情影响,不少老干部和老阿姨主动变成了独居老人,除了子女会定期送一些生活用品过来,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观察员们成了他(她)们最亲密的人。刘积勤阿姨身患多种老年病,她说:“保姆还在老家,什么时候召她返回我听你们的,有你们天天来串门,我也不觉得闷,而且你们都是医护人员,我就更放心了。”一天下大雨,在摸排情况中护士杨菊撑把破伞淋成了落汤鸡,有洁癖的沈忆萍阿姨将她拉到家里,非常热心地准备干毛巾和热开水,还拿出一把新伞送给她,老阿姨说:“我也是护士,现在80多岁了,要是再年轻20年,我也要上战场。看着你们就像我的亲孙女一样,你们来得比我的亲闺女还勤呐。”

1月27日以来,全所7名楼栋观察员坚持每天上门摸排情况,从不间断。在有些住户的心里,从最初的芥蒂到理解,时间长了又觉得厌烦,最后变得亲密。截止目前,楼栋观察员已发放宣传资料1100余份,印发宣传简报4期,排查常住人口800余人,办理出入证600余个,孔雀蓝们用实际行动为老干部老阿姨们筑起了一道病毒防火墙。(张耀明

编辑:刘雄斌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