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东川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见成效
昆明信息港    03-31 15:13:30

图片1

昆明市东川区是云南省三个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之一,在突破陈旧观念,充分挖掘潜力,东川区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转型之路。各乡镇(街道)比学赶超争种经济林木,一时间瓜果飘香味浓郁,富绿山林享氧吧,近期为贫困户增加收入,远期富泽子孙后代。

东川区创造性地实施“双绑一联合+金融”措施,双绑即专业合作社绑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类农业产业企业绑定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产业企业直接绑定贫困户的“双绑”机制,同时,建立“联合”产销机制,对建立“双绑”机制的企业或合作社,积极主动联合区级电商网店、东西部合作等单位,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把东川农特产品销到全国,打通东川农特产品销售环节,实现农特产品产销一体化,降低农特产品种植风险,确保农特产品销售稳定,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并同步完善“金融”帮带机制,要求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产业扶贫中的帮带作用,引导有融资贷款意愿的各类农业产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全区范围内的金融机构接成对子,促使双方形成贷款关系,解决生产资金困难问题。

图片2

蜜汁冬桃

东川区阿旺镇岩头村有一片漫山冬桃,这里的桃子个大水甜,分量十足,绿色生态。冬桃顾名思义冬季成熟瓜果,11月上市可购,在寒冬中品上这样的水果,无疑是悠悠然的人生乐事。

不过这片桃林的前世今生还得从东川区的脱贫攻坚故事说起。原来的岩头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1019人,贫困发生率34%,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阿旺镇产业发展按照“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市场+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扶持产业致富带头人,在东川区“一村一品”的思路下,冬桃基地初见成效。

绍星文是冬桃基地的种植大户,桃子品种引进、教授农户种植技术、肥料发放等一系列工作都由他完成。“我相当于一条龙服务,农户只用到我这里打工按月领工资就行。不仅有工资,流转土地也有一部分收入,无论是不是贫困户都可以入股,村集体也同样可以入股进来。”绍星文介绍。

当地百姓的脱贫秘密也藏在这片冬桃里,在岩头村,集体经济有收入、土地流转保收入、入股分红创收入、就近务工增收入是四大脱贫“法宝”。

冬桃基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长周期10个月,平均每天用工需求达30人,全年共需支付人工工资达50万元,吸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当地百姓收入。冬桃基地总投入151.7万元,其中,政府产业扶持资金占股67%,村干部及农户自筹占股14%,大户技术支持占股19%,分红也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固定收入。另外,涉及土地流转的46户农户,基地共流转土地300亩,按照每亩500元计算,每年流转土地资金达15万元。

截至目前,基地共发展种植300亩冬桃,其中,150亩为冬桃与苹果套种。按照冬桃三年挂果、苹果五年开始挂果,四至五年进入盛果期,年产值可达到336万元,年利润可过百万。曾经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致富村。

图片3

旺财无花果

《滇南本草》中记载无花果可“敷一切无名肿毒”,《便民图纂》中表述可“治咽喉疾”。无花果富含食物纤维,其中的果胶和半纤维素吸水膨胀后能吸附多种化学物质,使肠道内各种有害物质被吸附排出,净化肠道,起到抑制血糖上升,维持正常胆固醇含量,有排除致癌物质的作用。因此,无花果是当之无愧的“抗癌明星”,是糖尿病人可以吃的“甜果”。

块河村隶属东川区铜都街道, 有农户580户,2090人,一半以上人口从事第一产业,是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块河村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以脱贫摘帽为目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着力点,以种植销售原生态无花果为突破口,“拼”出了一条电商扶贫新出路。

2019年,东川区块河村种植的原生态无花果通过网络销售额达600余万,全村参与项目直接受益39户,其中30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分利7000余元,每年5个月挂果期固定吸纳当地劳动人口70余人就近就业,每人每月月均收入2000元,有效巩固了当地的脱贫攻坚成果。

葛开永是云南省寻甸县人,2016年以前一直从事钢材行业,钢材市场的不断下滑,让葛开永开始思考转型之路。偶然有次机会到东川区找好友聚餐,看到街上叫卖的紫红色无花果,觉得新奇,吃过后赞不绝口。有敏锐商业嗅觉的葛开永立即到无花果的基地考察,发现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后,投资东川开始种植无花果。

在葛开永的带动下,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园区的种植员工。块河村无花果种植基地成功解决了果树修枝及防病虫害等难题,成功在2018年收获了第一批果子,农户们享受到了集体种植发展的红利。目前种植基地不断扩建,许多当地的村民也参与无花果种植,曾经落后贫穷的块河村成了种植无花果的新天地,共带动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收。

东川原生态无花果在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均有销售。2019年,无花果的成果期7月和8月,块河村的无花果每月都保持月销一百多万的好成绩,日均接单量达到3000至4000单,每天出货量为6吨左右。甚至由于订货数量极大,基地产出的无花果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缺货情况。

东川区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为基地颁发了“电商扶贫示范基地”的荣誉。2019年,该基地荣获东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颁发的“昆明市东川区就业扶贫车间”。

图片4

山野核桃

野生山核桃10元一斤,榨油后供不应求,板栗经济方兴未艾,还有生态休闲农庄的发展越来越好……阿旺镇依托核桃、板栗、经济果林等当地特色资源并通过产业运作的方式带动上万人脱贫致富。

东川区南大门阿旺镇曾经产业支撑乏力,全镇17个村(社区)38000人中有17742人是贫困人口。近年来,阿旺镇通过产业脱贫等方式,不断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11个重点贫困村全部达标出列。

图片5

该镇长岭子村的昆明市响水河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8年5月,2011年12月注册投资100万元。2017年4月,在市、区两级林业部门的扶持下,兴建了核桃加工厂,建立集育苗、种植、采集、加工、营销为一体的核桃产业化体系。该项目以云南省农业大学、昆明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技术依托,是东川区第一家核桃加工企业。通过项目实施将建立东川区核桃核心生产加工基地,挖掘核桃原料的深层附加值,实现核桃产品多样化,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价值,提高市场竞争优势,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收,辐射带动周边林农积极发展核桃产业脱贫致富。

图片6

目前,该合作社在阿旺镇长岭子村响水河建有核桃、板栗等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基地7000亩(其中核桃基地5000亩),生态休闲农庄1个,生态虹鳟鱼养殖场1个。兴建响水河核桃加工厂厂区占地2200㎡,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核桃青皮脱壳、清洗、烘干、分拣及包装初加工处理6吨/日。目前开发核桃干果单品5个,主要销于重庆、广东一线,其中以纺锤核桃、桂圆核桃、紫皮核桃为主,被云南省林业厅评为“云南省林农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被昆明市林业局评为“昆明市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目前,东川区实施“双绑一联合+金融”措施,逐步有序发放新型经营主体扶持贷款2000万元以上,扶贫小额信贷2亿元以上,财政资金金融贴息1200万元以上。通过以上完善的配套措施想方设法增加贫困户收入,巩固东川脱贫攻坚成效,稳步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在相关政策扶持下,东川还有水润枇杷、香甜木瓜、风情芒果、开心脐橙、沙糖西瓜等一系列瓜果将接连上市,形成这儿老百姓的致富绿色经济圈。(供稿:东川区融媒体中心 杨丹娜)

编辑:薛江涛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