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云南作家郭明登上《教育艺术》杂志封面人物
昆明信息港    04-10 15:33:05

策划编写出版青少年传统文化读物《中华道德文明故事新编丛书》、青少年励志教育系列丛书《云岭骄子》,创办云南青少年金种子大讲堂,发起实施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从事青少年写作研究,创办针对青少年的创意写作培训学校……云南作家郭明近年来在青少年教育事业上成绩突出,日前荣登国家一级权威学术期刊《教育艺术》杂志封面人物。

mmexport1586492811828

谈起郭明这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壮志青年,可以说是个传奇。就连我国著名老文学艺术家贺敬之先生也称赞:“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件好事情,你是个有想法的年青人!”并欣然答应担任这项活动的名誉总顾问。

从士兵到记者再到作家

郭明70年代末生于云南镇雄的一个贫苦家庭,少年时期拾过粪、放过牛、种过地、摆过地摊,也在工地上搬过砖头、扛过钢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农村孩子吃过的苦我都吃过,农村孩子没有吃过的苦我也吃过。”郭明还记得,自己是中学时期全校唯一一个穿补丁裤子的学生,同学们常常盯着屁股上那两个比碗口还大的补丁看。

郭明十二三岁时就和母亲一人背着几十个收购来的啤酒瓶,去到十几里外的集镇上找买主,三毛钱一个收购来卖四毛,汗水浸透衣背只换来几块零钱;小小年纪就独自背着几沓饼子到几公里外的小煤窑上摆地摊,可连续几天也没卖出去一个;假期和二姐在城里削菠萝卖,却被人掀了摊子,后来到一个远房亲戚的工地上当打工……

1996年,郭明选择去当兵,也就是这个抉择,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转折。郭明以超过常人的进取精神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如饥似渴地充电学习,不仅个人写作才华得到了发掘,还逐渐养成了一身忧国恤民的高远情怀。

“郭明勤奋、好学、聪颖,工作之余就抬着书看,我当时就说这个兵就算在部队没用武之地,回到地方也不会被饿着。”郭明曾经的部队首长陈元军上校至今还对他一直喜爱的这个兵竖大拇指。

其实不饿肚子是假话,据郭明讲述,脱下军装在昆明的时期,因没有收入来源只好每天啃着干馒头靠开摩的维生,但终归还是交不起房租,被迫搬过七次家。有一次战友来访,郭明要买点小菜身上没钱,拿着仅有三十块钱的银行卡到柜台上排队取钱,被银行柜台和在场的人取笑。“我没有因为当时在场的人们没有恻隐之心而恼怒,这反而加强了我要不懈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决心。”郭明回忆当年的事情时说。

有志有为,天道酬勤。郭明后来靠自己的才气和努力进入报业界,从此开始在文化界崭露头角。“除了好学上进,他还善于创新,努力干一些开拓性的工作。他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创造性地做很多报社本职范围外的工作——图书的策划编辑出版或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郭明的恩师,原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正厅级巡视员、副总编辑、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专家组组长韩声雄这样评价郭明。

“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我那时确实比常人付出的要多,因为我不仅要把更多的知识补起来,还下定决心要在各方面超越自己,所以我不敢懈怠,十几年来我夜里12点前没有睡过觉。我没有局限于做一名新闻工作者,这些年我着重在超越新闻的视角上思考问题,把新闻与文学结合起来进行实践和研究,还是有一些成效的。”郭明说。

郭明的努力使他收获的也比常人多得多:2013年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批准的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成立,郭明因在业内作用突出,被推举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后继任会长;近十年来郭明出版多部小说、纪实文学等著作,均为向青少年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的正能量作品。如今的他已经由一名走南闯北的文字记者,变身为一名青年作家。

提起曾经那些辛酸、悲恸、无奈和茫然的日子,郭明觉得很自豪,他认为曾经的艰苦磨砺是他今天能小有成就的资本所在。

研究少儿写作

mmexport1586492804205

放开二胎前,郭明和妻子育有一女儿彤彤,担心将来女儿孤单,放开二胎政策后又添了儿子川川。自有了女儿,郭明就开始研究和关注儿童文学,并开始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出版了启蒙孩子的儿童诗集。在郭明看来,没有比文学写作更能陶怡孩子情操的东西了。“就拿我自己来说,要不是选择文学道路,要是没有文学的关照和滋养,也不会有今天的自信、豁达与精神的富足。”为此,郭明希望子女能从文学中得到养分。

于是,郭明把这种良苦用心转化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具体研究和实践。他先是尝试编写一些能够启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图书,以期让自己的孩子和广大青少年从中得到教育和启迪。但早期策划组织编写的《云岭骄子》更多仅是从各行业的优秀人士中汲取他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而后期策划与恩师韩声雄共同主编的《中华道德文明故事新编丛书》(一套10部),则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去立意,引领孩子们从中华文明星空中去寻找美德的光照。

他坚信他在文学上的努力,会为自己的孩子及更多青少年带来另一种启示,使孩子们清楚文学写作的意义。不过,随着女儿的长大和语文学习的逐渐深入,他发现女儿并不喜欢作文,女儿的理由是作文“难”写。这令他非常困惑,于是近年来郭明暂时放下对文学创作的执著追求,转而专门从事青少年写作问题的深入研究。

找女儿交流作文问题、到各地调查研究,与业内专家交流探讨,为了搞清楚作文领域存在的问题甚至北京上海他也不惜成本地来回跑。通过调研,他发现作文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背作文、抄作文、仿作文、套作文的现象非常盛行。作文培训机构同样如此,为了迎合家长“作文速成”的需求,更是设计一些公式让孩子套用。

“这无疑是传统写作教学思维禁锢带来的弊端!孩子学会思考的能力都被禁锢了,想象思维打不开,久而久之固然就怕写作文了!”郭明摸清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和作文“难教、难写”问题的症结。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环境中,由于教学模式固化和方法不济,学生被代入写作思维上的死循环,加之一些教师又缺乏责任心和创新思维,且很多教师连自己都不会写文章,这怎么能教好孩子作文呢?”郭明为此深感焦虑。

“可以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大多是扼杀少儿想象思维的,已经到了亟待彻底改革的严重关头。”郭明在接受采访时毫不避讳地说。

从理论研究到专业行动

为了搞清楚青少年写作的规律,郭明除了向书本求知,还向很多名家、名师求教,其中包括晓雪、吴然、葛红兵及教育战线的很多名师。而在众多名家名师中,他的尊师葛红兵教授是对郭明影响最深远的一位。

郭明早年就师从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先生学习创意写作,作为把世界先进的创意写作理论中国化的学科带头人,葛红兵教授团队近十年的努力已经带动国内数百家高校先后开设创意写作课,葛红兵教授领衔的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也理所当然地第一个被教育部批准为创意写作学博士生、硕士生培养点,这是令作为学生的郭明非常自豪和激动的事情。

郭明仔细研读葛红兵教授从欧美发达国家引入中国的创意写作理论书籍,学习老师编写的大学创意写作教材及其他译著,并结合国家有关青少年研学旅行政策和自身从事应用文、新闻、文学等的写作经验,进行大量的思考和探究。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八诀作文教学法”理论,获得业界的推崇。

“八诀作文教学法”作为一个作文教学管理体系,主张从“游、学、思、写、改、刊、奖、诵”八个方面入手抓中小学生作文教学;主张学生不仅要阅读书本,还要借助国家研学旅行的要求广泛“阅读”大地;主张在写作中必须从培养孩子原创思维出发,把世界先进的创意写作理念与传统写作理念融合教学;主张把有利于激发孩子写作思维和潜能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共同为中小学生写作发力。郭明的“八诀作文教学法”一推出,就被国家一级权威学术期刊《教育艺术》杂志、人民网、光明网、央广网等权威媒体刊登和广泛转载。

理论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口号上,为了把“八诀作文教学法”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郭明立即谋划实施一项既立足于解决学生作文“难教、难写”问题,又积极挖掘和培育祖国文学新苗,培育具有综合素质的时代好少年的育人工程,并将之命名为“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

一桩对社会有益的事业必然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我国老文学艺术家贺敬之先生、晓雪先生欣然答应担任这项工程的名誉总顾问;有70多篇作品先后被选编各类中小学教材教辅的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先生、出版儿童文学著作100多部的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谭学东教授,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带头人、著名作家、上海大学葛红兵教授欣然答应担任总顾问;著名将军作家吴传玖少将欣然答应担任该工程名誉主席;全国教育艺术名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高立平先生,全国教育艺术名师、《语文导报》社副社长刘桂英女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萍、陈约红等一批名家名师欣然答应担任学术顾问。就此,一项由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首都师范大学语文导报社、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共建,众多专家、社会有关机构和各界名人学士支持下的育人工程就此推开。这项工程的实施获得中央、省市媒体的集中关注和报道,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先生还专门赋诗并题词祝贺。工程实施后很多中小学校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致电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组委会,希望组委会在作文教学问题上给予他们提供帮助。

“一些学校来电邀请我们为他们提供作文上的帮助,说明作文‘难教、难写’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也说明我们的努力是有初步成效的。”郭明对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的创设实施感到很欣慰。

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启动后,郭明开始马不停蹄地筹建创意写作培训学校。“我们有开展写作理论研究的能力、我们有最权威的专家团队支撑、我们有最好的资源和平台,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先生领衔的世界先进创意写作理论中国化学科学术团队的背景支撑,因此我们有最好的条件创办青少年写作培训学校,这也是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对社会的承诺。”郭明在创办青少年写作培训学校上信心十足,并且说干就干。

目前,云南第一个以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为办学背景、以创意写作培训学校命名的教育培训学校已在昆明市东风西路182号的云南核工业商务楼4层完成选址,并经昆明市五华区教育局核定名称,现前期各项筹备工作基本到位。

据介绍,创意写作培训学校成立后,还将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口才演讲等其他学科培训课程,从为孩子综合素质提优出发,做校内教育最有力的补充。

“作文教学,需要这样的革命”

如果说当初郭明发起实施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得到葛红兵教授的支持是师生理念和情怀在同一频道上的激情碰撞,那么接下来葛红兵教授团队十余年研发的创意写作中国化学术成果《小鲁卡的奥文创意写作课》列为郭明创办的创意写作培训学校核心课程,就是老师对学生践行一致的作文教育理想的坚定支持——这太重要了,因为这套教材吸取了世界先进的作文教学理念——从少儿思维训练入手,让孩子在训练原创思维的基础上开展写作。

葛红兵教授赞同郭明发起的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也支持郭明提出的支撑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实施的“八诀作文教学法”理念,因为这些理念与创意写作理念一脉相承——都同为从根部入手抓作文教学,都与国家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一致。葛红兵教授坚信先进的创意写作理念能真正为青少年培根铸魂,在青少年中生根开花,同时他相信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的创设实施能为这种从根部抓起的作文教学打开一个利好突破口。“作文教学,需要这样的革命。”葛红兵教授说。

不仅走在创意写作理论前言的葛红兵教授支持郭明,众多传统作家、名家也对郭明实施的这项事业给予支持和肯定:

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鲍德珠说:“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著名老文学艺术家晓雪说:“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是一项以文学为主题的在青少年中培根铸魂的创造性工作,开了全国青少年文学工作的先河。”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吴然说:“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是孩子们施展写作才华的缤纷舞台 。由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这样有采访、创作、学术经验的团队和葛红兵教授主导的上海市华文创意写作中心领衔实施这样的工程,具有条件上的优越性。”

著名将军作家吴传玖少将说:“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是云南教育界、学术界,特别是文学界的又一大盛事,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武警云南总队原政委、著名军旅作家张桂柏少将说:“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是关爱下一代的工程,这是民心所向的事业!”

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郭明及他带领的团队表示更加有信心把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落到实处,更加有信心把创意写作培训学校办好,为广大青少年服务。

“我笃志用一生时间来做少儿写作事业,我们有条件、也有足够的能力做好这项事业。”郭明说。

作家郭明简介

郭明,汉族,1979年11月22日生,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关门山村人,1996年参军,2004年退役后定居昆明,中共党员。青年作家,青少年写作研究学者,作文教学难题解决专家。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云南省纪实文学学会会长。

历任部队文书、省级报社记者、周刊主编等职。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云南省社科联委员,云南省作协会员,云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组委会主席,首都师范大学语文导报社小记者活动云南总站、云南研学基地负责人,《新时代小作家》主编。精于新闻、文学、应用文等写作,出版作品30余部。

郭明先后师承云南著名报人韩声雄先生、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带头人葛红兵教授等名家研习新闻、文学和创意写作。著有《中华敦孝故事》《泣血长歌》《启蒙孩子的100首纪实童诗》《云岭骄子》《奋斗与荣光》《让雪山告诉你》《这样的青春最美丽》等作品,策划并与韩声雄先生共同主编《中华道德文明故事新编丛书》(《中华怀仁故事》《中华行义故事》《中华知礼故事》《中华崇智故事》《中华守信故事》《中华精忠故事》《中华敦孝故事》《中华尚勇故事》《中华乐善故事》《中华勤廉故事》)等多种青少年读物。

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走出作文教学困境并在青少年中培育祖国文学新苗,近年来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结合国家语文教学改革方向,将世界先进创意写作教学理念和丰富实践经验、传统写作理论精髓、研学实践以及自身长期积累的写作经验融合相长,首次系统提出“游、学、思、写、改、刊、奖、诵”八诀作文教学法,帮助教师改进作文教学,帮助学生解开作文密码,并为此领衔创设实施“新时代小作家摇篮工程”,创办青少年创意写作培训学校,把爱倾注于新时代青少年写作教育事业。(昆明信息港 记者李红鸾

编辑:甘凌菲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