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时评 正文
按下“暂停键”是绿孔雀保护新起点
云南网    04-14 10:12:16
绿孔雀 作品来源:曾孝濂

  4月13日,中国青年报再刊发报道,关注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再度将绿孔雀话题拉回公众视野。

  为了保护现存数量不足500只的绿孔雀,10亿元投资的水电站项目按下“暂停键”。3月20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云南绿孔雀公益诉讼案作出一审判决,立即停止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不得截流蓄水,不得对该水电站淹没区内植被进行砍伐。

  这场官司从2013年开始,到今年一审结束而暂时落幕。这次漫长的公益性诉讼,其意义不只是绿孔雀的保护问题,它意味着在发展过程中,生态价值的占比,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考量。更多人认识到,发展是为了实现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但发展能不能使生活幸福,离不开生态环境这个决定性因素。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是无止境的,也就意味着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可能有终点。

  这场预防性公益诉讼“云南绿孔雀”案一审胜诉,是全社会发展观转变的一个重要象征。它的价值在于珍稀物种栖息地在遭到实质破坏之前,就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干预,对社会的警示作用甚大。但作为原告的“自然之友”也担心,目前的停工只是暂时停工,并未被永久停工。

  至少从逻辑上讲,一旦相关部门对后续行为作出认可、批复,就意味着水电站可以继续开工。但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全民环保意识已达到了空前的一致。更重要的是,根据《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戛洒江一级水电站淹没区绝大部分已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依法应当受到严格保护。

  绿孔雀保护任重道远。停建水电站只是保护了绿孔雀的一块栖息地,如果不采取全面保护措施,绿孔雀还是有灭绝的可能。栖息地的破碎化是绿孔雀面临的最大问题,导致种群数量很低,不利于种群繁衍。笔者认为,首先,应建立专门的绿孔雀保护区,改善绿孔雀栖息环境,将孤立分散的小种群聚集起来,才更有利于形成保护链。其次,应从人财物各方面加大投入和建设。受制于人财物的不足,有些地方无法满足对其区域内生物资源的有效管理。只有从人财物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和建设,才能真正落实对绿孔雀的保护。

  当然,比起污染后再治理,我们的环保意识已经有所提高,“防范于未然”让人们的绿色发展理念更上一层楼。这场诉讼发生在水电站对绿孔雀的栖息地造成实质性破坏之前,是通过法律手段预防性的去维护这片栖息地,结果无疑是值得欣慰。长远来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方能让生态优势和经济发展相互借力,让社会获得更大福祉。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鸟儿长鸣的美丽中国,老百姓尝到了生态建设的甜头,才会更懂得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张全林)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