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西山分局社区民警杨胜林: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昆明信息港    04-17 16:17:55

自1998年加入公安队伍,他风雨坚守、默默奉献。如今,已在社区民警这个岗位埋头苦干了12年,凭着一颗人民警察的赤子之心,把社区当自家,视群众为亲人,用真心做实事,用真情解难题,埋头在平凡岗位,用一腔热血谱写着一位普通社区民警的感人乐章,他就是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刘家营派出所社区民警杨胜林。

1

治安防范的“有心人”

2008年,因工作需要,杨胜林从刑侦民警转变为社区民警,工作岗位变了,但为民初心不变。面对挑战,他一头扎进社区从零开始,临街商铺、行业场所、居民小区到建筑工地,都遍布他的足迹。中央丽城是杨胜林管辖最大的一个小区,出入囗多,物业管理较困难,小区盗窃案件一度高发。为有效防控案件,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杨胜林认真研究,启动了“警民互动保平安工程”。民警定期召集物管召开联动会,通报警情并开展分析,通过实地走访、多方排查,联合治安志愿者、物管工作人员收集治安信息。同时积极动员小区业主安装“平安E家”报警系统,更换防盗门锁,科学安排安保人员巡逻时间、路线,推动警企联防建设,利用“视频+门禁”系统建设提升防范水平。通过这些有力举措,中央丽城小区警情迅速下降,居民安全感明显提高。

为加强警民互动,杨胜林牵头建立多个警民联系群,将微信二维码贴在居民楼囗,让住户扫码进群,配合辖区LED电子屏幕及时进行法律宣传、警情通报、防骗警示。目前,17个警民互动群已有1000余名辖区群众参与,真正做到信息入户,资源共享。辖区昆钢大厦一半楼层是酒店,一半是写字楼,入住33家公司,人员复杂。杨胜林厘清思路、创新方法,对电梯、楼梯、出入口、停车场、监控摄像头等部位设施设备数万条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同时,对周边治安要素进行清理,摸清安全隐患底数,扎牢防范囗袋。

2

辖区群众的“贴心人”

社区民警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最直接的纽带、桥梁。杨胜林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用心对待群众,就没有做不好的群众工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天,杨胜林在派出所值班时接待了一名不慎遗失6000元现金的失主,为了挽回群众的损失,杨胜林在详细询问失主的活动轨迹后,调取监控视频一帧一帧仔细查看,最终找到并归还了失主遗落的现金。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只是杨胜林担任社区民警的十余年里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现在,辖区里的居民一天见不到他,都会习惯的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他们常说:“一天见不到杨警官,心里就不踏实。”

3

群众的“暖心人”

辖区里,几乎每户居民都有一张杨胜林的“警民联系卡”,上面写着:当您需要帮助、求助及其他威胁到您人身和财产安全时,社区民警将热忱为您服务!时间久了,群众遇到急事、难事,甚至是烦心事、喜庆事都爱找他。杨胜林每天电话、短信不断,铃声一响,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群众的咨询,帮助群众解决遇到的问题。卡片虽小,它却把民警和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一天,杨胜林接到辖区一位老人打来电话:其女儿强制隔离戒毒期满,想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并决心戒毒,请求杨警官帮助。经过四个月的思想鼓励和尿检监测,该女子如愿申请了低保并在辖区一家复印店找到了工作。时常,杨胜林在辖区看到这父女俩手挽手散步的幸福背景,心情都格外顺畅,也为警察这个职业感到由衷的自豪。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以杨胜林为代表的广大社区民警正是这样扎根社区、亲民爱民、真情奉献。他们一步一步走来,努力把群众的每一件普通小事做好。忙碌的身影,充实的提包、厚厚的日记,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生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稿件来源:昆明西山110)

编辑:龙泉积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