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令,责任如山。疫情发生以来,官渡法院党、团组织开展了“红色先锋·战疫一线”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法官志愿者纷纷走进社区,为市民送去防疫物资,提醒居民进行防护;院领导迅速反应,果断决策并制定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提出18条意见,对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作出安排;各法庭快速启动网上庭审,切实做到诉讼服务“不打烊”,开庭审理不停息;法院积极推进要素式审判改革,30分钟完成37起案件的审理……
在战疫特殊时期,官渡法院以责任担当之勇、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力,抗疫与审执两不误,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官渡法院的智慧和力量。
党建引领
法官志愿者贴心守护社区
对于突发疫情,官渡法院党委早安排、早落实,1月29日,法院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工作,审议通过《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防疫协调保障、舆情引导、应急处突、审执工作、维护稳定、便利群众在疫期诉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安排。党组书记、院长晏晖从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院机关及派出法庭公共场所的管理、合理安排审判执行工作等八方面安排了相关工作。
疫情期间,官渡法院以大局为重,积极参与群防群控,党、团组织与社区携手同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2月13日开始,官渡法院“红色先锋·战疫一线”党员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启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法院机关党委在报名参与志愿活动的党员中选派20%的人员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并成立志愿党员战疫先锋队支援前卫路、永胜路两个共建社区。
“请把口罩戴好,保护自己保护大家。”在官渡区太和街道办前卫路社区北京路一家商铺外,党员志愿者程培林对门店进行巡查,对于没有戴口罩、口罩没戴好的居民、商铺业主进行劝导,并一一告知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党员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开展大数据核查和入户摸排走访,为疫情防控打牢基础。
“你好,你的体温是36.5度,你家里有几个人居住?是否有外来人员同住?家人是否有感冒、发烧等症状?”志愿者张鹏正在对官渡区太和街道办永胜社区南窑小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每天上午8:30,在社区都会看到参加“官法战疫·情暖社区”志愿服务的党员志愿者身影。
“请排好队,领取消毒液和蔬菜!”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蔡红和机关党委组织委员顾珂语向位于市中心的前卫路社区的一个城中村的村民发放消毒液和新鲜蔬菜。志愿者在疫情期间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彰显了官法人的责任担当、爱心善意。2月19日,官渡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吕磊带队,为两个社区送去84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并参与志愿服务、入户登记、核实信息、宣传防疫事宜。志愿者们为社区居民发放消毒液,为60岁以上老年人、低保户发放口罩。体现了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疫情不隔爱的真情;诠释了“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担当精神。
法院抗疫工作小分队为离退休老干部送去统一采购的新鲜蔬菜。
截止到3月底,官渡法院共有150余人次投入到防疫志愿服务战中,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开展入户调查、公共场所消毒、发放蔬菜和口罩、张贴疫情防控文件,在小区、火车站附近商铺、写字楼等场所张贴出入二维码等,减轻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压力。
法院抗疫工作小分队还为46名离退休老干部送去统一采购的白菜、萝卜等新鲜蔬菜,并先后4次对离退休老干部进行电话随访,动员老干部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举措应对疫情,带头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服从社区和单位安排,为打赢疫情保卫战做贡献。
志愿者在村社入口对出入人员进行排查,并要求扫描防疫二维码留存行动轨迹,防疫、普法两不误。
官渡法院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大局为己任。随着返城复工高峰的到来,各社区的外来人员、复工企业返昆人员迅速增加,为保证永胜路社区居民楼内的住户信息准确,志愿者又多次上门开展大数据核查和入户摸排走访,逐一上门询问和统计,为疫情防控打牢基础。前卫路社区前卫营村的住户大多是来昆务工人员,人员构成复杂、出入口多,防控排查难度大。官渡法院志愿者身兼数职,发放口罩、消毒液,对居民楼死角进行消杀,在社区入口对出入人员进行排查,并要求扫描防疫二维码留存行动轨迹,对部分不配合的群众进行普法劝导,防疫、普法两不误。
司法为民
网上庭审方便当事人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审执工作,对法院来说是一场大考。官法人在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全力以赴,交出了合格答卷。
“法官你好,我回四川过年不能回昆,原定开庭的时间就要到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当事人无法到现场立案或调解开庭。春节刚过,官渡法院就启动网上立案,并通过“云解纷”平台隔空开庭,依托在线平台定分止争,打好防控疫情司法服务保卫战。
2月12日,曾惠祥法官在线审理了一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这也是疫情发生后,官渡法院在线公开开庭审理的第一起案件。原告在四川,由于疫情无法返昆,经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进行了在线审理。法官和书记员面对电脑,运用“云解纷”开庭审理,法官在网上核实当事人身份后,当事人陈述诉请事实和理由、举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的语音、图像、证据展示等清晰。当事人与法官“面对面”完成了线上开庭,书记员上传庭审笔录,当事人在手机上核对签字并回传法院。
为减轻疫情对群众行使诉讼权利的影响,春节刚过,官渡法院就发布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立案、审判、执行等相关工作的公告》,对有纠纷需要申请立案的,提倡网上立案,并发布网上立案指南,尽量避免现场申请立案。同时,在安检导诉中心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指导立案和接待群众。
为解决疫情期间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便捷当事人参与诉讼,官渡法院在5个法庭配置了互联网开庭点,在院机关配置了6个互联网开庭点。同时在第二法庭设立了刑事案件远程开庭设备,实现法院、检察院、看守所三方远程开庭。法院各审判团队积极与当事人沟通进行“线上开庭”,达到了司法便民的目的。
信息化助力,“线上庭审”不打烊。新颖的庭审模式、便捷的程序和高效的结果受到当事人的好评。
2月17日,速裁审判庭“线上庭审”公开开庭审理了3起民事案件,2月27日,劳动争议审判庭运用“云庭”远程庭审系统公开审理一起劳动关系纠纷案件,这是官渡法院首次有证人参与的互联网庭审。特殊时期,信息化助力,“线上庭审”定分止争,新颖的庭审模式、便捷的程序和高效的结果得到双方当事人一致好评,在第一时间维护了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复工后两周,官渡法院结合云南移动微法院、云南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云南法院司法信息网及新浪“云上法庭”在线诉讼平台解决了12起案件按期开庭、调解的难题。同时在多元解纷模式下,积极推进疫情防控期间矛盾纠纷的非诉化解、源头化解。进一步整合人民调解、公证调解、商会调解、律师调解等各方纠纷解决力量,有效促进矛盾纠纷在线化解。截止到3月31日,在线申请立案共476件,实际立案384件。利用“云解纷”“华宇互联网庭审系统”等网络平台开庭64件。适用电子送达案件数共9件,成功送达7件。
在疫情期间,官渡法院做好舆情引导,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社会发布诉讼提示、通告、倡议,对疫情防控期间立案、信访、开庭等事项作提示、建议和释理,详细阐明网上诉讼平台、移动微法院等使用流程,视情况依法调整立案、信访、开庭方式和时间。共编发疫情防控信息76条;更新、发布内外网信息共计38条。围绕防疫工作编辑微信共142条,发布官方微博135条,发布抖音视频13个。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和平台办理诉讼事项,确保防疫期间审判执行工作平稳运行,起到了“深化一个模式,用好一个平台,打好一场战役,推进一个试点”的良好作用。以信息化助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制度先行
司法保障复工复产
2月28日,官渡法院召开院党组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会议暨院务会。围绕压实责任严防控、全面统筹抓审执,确保疫情防控和全年目标,对全院工作进行部署,强调“当前各行各业开始复产复工,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疫情防控和审执任务目标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当天,官渡法院出台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从提高政治站位、规范在线诉讼、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优化营商环境、严惩刑事犯罪、灵活采取强制措施、加强法治宣传等七方面提出了18条意见,对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安排。
面对复产复工的考验,大量案件和当事人将进入法院,法院各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切实做到诉讼服务不打烊、防控疫情不懈怠、开庭审理不停息。物业人员和值班法警在疫情期间全天候服务诉讼,为进入法院的人员测量体温,对安检中心和立案大厅人员密集区域一小时一消毒,保障当事人和干警的安全。
官渡法院执行局对未结案件进行全面梳理,积极拓展运用执法办案工作平台,充分应用“点对点”“总对总”信息查控系统、网上查控平台、执行指挥中心平台事项委托等多途径,及时有效开展执行工作。同时,加大网络司法拍卖力度,2个月时间在阿里巴巴及京东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上拍卖房屋10套,成交拍品共计10件,成交额达9311114元。
在刑事审判方面,官渡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一是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当事人及辩护律师对接,组织辩护律师利用法院远程庭审系统与被羁押被告人会见,刻录电子卷宗帮助律师阅卷,既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又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二是与官渡看守所沟通协调加装了视频终端,增开视频提讯室,提高开庭效率。与市区其他法院及看守所协调,形成看守所提讯室与法庭的1+1及1+N庭审模式,为被告人数多、羁押地分散的案件庭审提供解决办法;三是利用周末加开庭审活动,确保刑事案件如期结案。
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是昆明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最大日交易量可达4000吨,在恢复蔬菜交易的同时,大量人员在市场内流动,防疫等问题凸显。3月6日,金马法庭庭长罗诚来到金马街道,与金马街道、十里社区的负责人一同前往王旗营蔬菜批发市场。罗诚针对社区防控措施,从司法角度进行分析,并对部分问题进行释明,强调被调查人员的隐私保护等法律问题,使社区、市场管理方在合法合规范围内实施安全保障。
快速审理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4月9日下午,2名律师来到官渡法院速裁庭。“我们是代理律师,是来给曾惠祥法官团队送锦旗的。”说着拿出了写着“一心一意为民办事 依法办案快速到位”的锦旗送到法官手里,“当事人说你们办案又快又好,委托我们送的。”
当事人向法官送锦旗。
曾惠祥想起来,3月12日,他的团队开启要素式审判,并通过在线庭审系统开庭审理了37起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当天10点18分开庭,10点47分庭审结束。30分钟完成37起案件的审理。庭审后一周内作出要素式民事判决书。
要素式审判法,是官渡法院开展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中推出的一项新成果,是基层法院在普遍“案多人少”形势下的一种“瘦身”。官渡法院速裁审判庭作为繁简分流改革的重点庭室,一直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审判实际的要素式审判模式。
曾惠祥介绍,在开庭审理37件系列案件前,法官团队先制定了案件要素表,在诉讼材料送达阶段,书记员同时向原告送达要素表,并指导其对案件相关要素进行填写与补充。被告则针对原告填写的要素表,有针对性地进行书面答辩;之后组织庭前会议,完成身份信息核对、举证质证、归纳争议焦点等庭审程序。
原、被告代理律师表示,要素式审判避免了对同一实事重复发表意见,可以节约时间成本。他们认为,对于批量和实事简单的案件,在网上开庭并采用要素式审判,可免去很多繁琐的程序,大大提高了效率。曾惠祥解释,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打破传统庭审方式的程序性限制,要素审判可提升司法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
据了解,官渡法院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并于2017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要素式审判全面贯彻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要求,做到“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全面提高审判质效。
官渡法院在疫情大考中,充分发挥司法改革效能,将要素式审判更广泛地应用到了其他类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自3月中旬至4月10日,采用要素式审判审理了95起案件,目前已结案80件,且判决书均在庭审结束后一周内作出。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疫情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大考,疫情下,司法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通过一件件案件公正、快速审结,让更多人感受到疫情下官渡法院人的坚守与智慧,也体现出官渡法院人在非常时期的非常勇气与担当。(昆明日报 记者陈力 官渡法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