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艳是楚雄州禄丰县广通镇田心小学的一名五年级学生,家离广通镇20余公里,在一个山高、水远、风寒、只有3户人家的彝族村子里。村里2006年才通电,2015年才修通乡村公路。摩托车是她往返学校和家唯一的交通工具。因为路途遥远,年幼的廖文艳从小就会照顾自己,是田心小学的一名住校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是廖文艳对好少年的理解,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妈妈眼中的生活小能手
廖文艳家有5口人,全靠父母种烤烟和养鸡维持生计,年迈的奶奶常年患病,家里几乎一半的收入都用于奶奶治疗。4年前,廖文艳的爸爸在山地干活时不慎扭伤了腰,落下了后遗症,妈妈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懂事的廖文艳都看在眼里,“我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而且我也长大了,可以为家庭减轻负担。”廖文艳说。
廖文艳主动承担起照顾奶奶的任务,还学会了喂猪、养鸡、做饭、洗衣服等家务活。“有一次她奶奶生病,无法下床,她就一点一点很耐心地给奶奶喂饭、喂药。她心疼爷爷奶奶,经常把学校发的牛奶、鸡蛋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吃。”说起这些,廖文艳的妈妈满是欣慰。
每到周末或假期,廖文艳都会和爸妈一样早早起床,爸妈去地里干活,她就在家做早饭。“她8岁的时候,我们都出门干活了,留她自己在家里,她就帮我做饭,可那时她连怎么生火都不会。但她学着我平日里做饭的样子,拿来柴火,手忙脚乱地把火生起来,弄了一脸的锅灰,最后还把饭煮煳了。回来以后看到她灰头土脸而又自责的样子,我既好笑又心疼。”廖文艳的妈妈说,现在的廖文艳已经可以把饭煮得很好,是个生活小能手了。
同学眼里的道德小模范
每周一,廖文艳的爸爸都骑摩托车送她到10余公里外的田心小学上学,有时遇到暴雨或冰雪天气,廖文艳和爸爸只能穿上雨衣顺着泥泞的山路步行两个小时去上学。虽然条件恶劣,可廖文艳从未迟到过。“她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廖文艳的班主任李富梅说。
李老师介绍,廖文艳常常关心班上的留守儿童,“我们班级里留守儿童很多,她学习好也愿意帮助这些同学,课余时间她都会主动辅导他们。”尽管家庭条件并不优越,但廖文艳多次拿出压岁钱向贫困地区捐赠爱心。“之前有个同学家里出了意外,学校就发动了捐款,最后统计出来才发现,她是班级里捐款最多的。”李老师介绍,同学们常说她是道德小模范。
“我的父母教会了我坚强和独立,我的老师教会了我学习和思考,我的同学们教会了我与人相处。虽然我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我绝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打倒。我要在成长的道路上一直向着太阳奔跑,成为一个坚强向上、刻苦学习的好少年。我希望长大后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报答父母。”(春城晚报 记者杨露 实习生陈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