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今年一季度滇池全湖水质为Ⅳ类
昆明信息港    05-16 23:47:48

“2019年,滇池生物多样性恢复明显,湖滨湿地植物物种增加到290种,鱼类达到23种,鸟类达到140多种。”5月16日下午,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付文在昆明市两会集中访谈中就滇池治理保护亮点工作进行新闻发布。付文介绍,今年一季度,滇池全湖水质为Ⅳ类。

他介绍,2019年,滇池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完工71个,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工程175个,完工92个。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均达到国家考核和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明确的目标要求。

2020年是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的决战之年,也是滇池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付文表示,为了确保2020年滇池全湖水质Ⅳ类的目标,昆明市滇管部门将着力抓好工程项目的推动落实,把着力点放到污染削减和河道整治上,把落脚点放到水质提升上,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着力抓好外源性污染负荷削减,强化城镇农村污水收集能力,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完成滇池流域7个建制村、79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同时,加强滇池面山洪水拦截、城区雨水剥离、海绵城市建设和雨季排口溢流污染防治,河道垃圾打捞清运,河道、沟渠、排水管网、调蓄池常态化清淤,有效减轻河道污染负荷;加快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统筹统筹抓好入湖河道综合整治。

进一步细化牛栏江调水中城市应急供水与滇池生态补水的调度计划,在满足城市应急供水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补充滇池生态用水;充分发挥牛栏江—滇池补水的综合效益,优化牛栏江补水对滇池草海、外海的水量分配,利用草海—外海连通泵站提升,将进入草海的牛栏江水调入外海,提高牛栏江水对滇池水体交换效率。科学调控滇池的运行水位,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增强湖体总体水动力条件,促进滇池的水质改善。

结合环湖湿地建设及“四退三还”,继续实施滇池防浪堤拆除,逐步形成水生植物—湿生植物—生态林带的天然岸线;加快推进湖滨生态修复工作,重点抓好滇池斗南湿地二期建设工程、王家堆湿地工程等重点湿地建设项目,构建以湖滨带为主的健康水生生态系统;依托滇池外海低水位运行,逐步恢复外海沉水植物,结合蓝藻打捞处置等内源清除措施,使滇池逐步由藻型湖泊向草型湖泊过渡。(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编辑:黄彩英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