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确保全国两会精神落地生根 昆明市对标对表抓脱贫攻坚
云南网    06-15 16:20:23

脱贫攻坚

昆明市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座谈会。

“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热潮,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得到坚决贯彻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在近日召开的昆明市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座谈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拉玛·兴高如是说。

当天的会上,拉玛·兴高重点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抓好农业生产、拓展农民生产、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的有关部署安排。昆明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发言。

下一步,昆明如何结合实际,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全国两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答案是:对标对表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报告中提出要“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

3月份,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助推消费扶贫工作座谈会,举行了助推消费扶贫农畜牧产品展,让县区和驻昆单位做了沟通对接,接下来,还要开展夏季、秋季、冬季推介活动。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发挥牵头作用,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持之以恒抓好这项工作。

——报告中提出“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

要加大主城区精准帮扶贫困县(区)劳动力转移力度,今年主城区向三个贫困县(区)提供适合农村劳动力的有效就业岗位信息不少于8万个,帮扶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低于7500人。同时,全力开发省外岗位,深入挖掘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继续适量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全面确保农村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确保全年完成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5万人。

——报告中提出要“强化对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

要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潜在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状况,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提升救助时效性。要做好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会救助工作,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切实做到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打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攻坚战。

 ——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要完善生活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条件。要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发展安置点后续产业,与安置点建设规划一体实施、有效衔接。要健全安置区就业服务体系,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通过解决好搬迁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社会融入等实际问题,全面巩固提升搬迁成效。

——报告中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下一步,将做好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出台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的意见。一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四梁八柱”政策体系。二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三要统筹谋划,迅速推进,确保试点有成绩、出经验,立样板、树典范。

——报告中提出要“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让农民就业增收,关键在于培育产业,要坚持走市场化、规模化、组织化、融合化、品牌化路子。要强化领导,形成三级书记抓产业的领导机制。要精准谋划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各县特色的品牌。要形成资金合力,激活新型经营主体活力,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加大农业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力度。

——报告中提出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要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形成“县抓统筹、部门联动、乡级主导、村为主体”的工作格局。要将全市404个贫困村按照收入划分为四类,进行分类扶持。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每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达到100万元以上。要采取产业发展、强弱抱团、资源资产盘活、土地流转、合作开发、劳务服务增收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强化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确保资产不流失。

——报告中提出“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各县区要长期持续抓好环境整治。要狠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整治目标责任制,建立责任巡查机制,坚持定期巡查,促进工作落实。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以县乡财政补助为主、村集体补贴和群众适量付费为辅”的经费保障机制,重点确保日常运行管理和保洁,促进村容村貌提升。要强化宣传引导,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对环境脏乱差及不文明行为及时曝光、通报。

“要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绝不收兵!”会议指出,要以高质量的全面脱贫向党中央和全市各族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共同为高质量打赢全面小康收官战、高标准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全力推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云南网记者 茶志福 实习生 张仟煜 )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