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已经考完了新冠疫情这场“闭卷考”,没想到北京又迎来了一场“加试”。从北京的“菜篮子”新发地批发市场突发的此波疫情,据6月17日举行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所说,目前,北京市疫情还处于上升期,疫情扩散风险大、控制难度较大,不排除发病人数还会维持并持续一段时间。
经历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全民抗疫,包括北京市民在内的全国人民才刚刚恢复了一阵子正常生活,此波复起的疫情又让人们再次进入“战时状态”。随着北京将应急响应级别调升至二级,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再度实行:恢复社区封闭式管理,中高风险街道乡镇所辖小区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高风险街道乡镇辖区小区全封闭,人员只进不出。恢复各年级线上教学,高校学生停止返校。非必要不出京,确需离京的要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北京餐饮企业暂停举办婚宴、酒席等群体性聚集活动。线下各种仪式、发布会、现场展卖等容易造成人员集聚的促销活动一律停办……
在确诊病例137例的情况下,立即大力度提升防控级别,一方面是前期积累下来的抗疫经验,各级政府部门都认识到新冠肺炎病毒无孔不入,防控难度极大,稍有疏漏就可能功亏一篑。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头等大事,在经济发展与人民健康之间,果断选择以后者为重。所以,我们看到,这一两天社交媒体上刷屏的近10万名社区(村)工作者在地表温度40℃的天气下,短时间内排查曾去过新发地市场的人员近20万人。高效的行动和强大的组织力,迅速安定了人们波动的情绪。下一步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溯源工作,精准筛查出密切接触者并第一时间隔离,最大程度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减少感染病例。同时,做好常态化的各项防控工作,我们有信心再度将疫情遏制住。
同时,包括北京市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必须从原先的放松状态下提升防疫意识,对政府部门提升的防控措施给予理解并支持。一时的严格措施是为了长久的安康,而一时的松懈消极落下得却是持续的苦果。这方面,瑞典可说是给我们立了个样榜。由于该国在应对新冠疫情上采取了消极应对政策,试图通过所谓“群体免疫”来实现抗疫的最终胜利。然而数据证明了瑞典防疫措施的失败:每天每百万人中约有1.68人死亡,数据高居欧洲第二;累计死亡人数也已达到三个北欧邻国总和的四倍之多。自本周一(15日)开始,北欧国家已经逐渐开始放松边界管制,该地区公民可以实现国家间以工作和休闲为目的的自由往来。但鉴于瑞典的高感染率,该国公民仍然受到限制。
而中国之所以能在前一阶段抗疫中取得成果,全民参与的积极应对是一大法宝。民众的自觉性和配合程度也尤为关键,过去两个多月中,大多数中国民众选择“宅”家防疫,每一名普通人的克制配合,对全国一盘棋的防疫工作都是一份贡献,亿万民众展现出的相互理解、积极配合,是中国赢得这场抗疫之战最坚实的民意基础。现在,面对北京的此波疫情,外省外地其他城市的居民并非纯然的看客,我们都要再度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须知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地防控等级的提升,往往会有联动效应,我们已经看到云南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发出重要提示:高风险地区入滇一律集中隔离观察14天。这意味着近期有出省计划的云南人需得慎行了,而昆明继续执行“亮码扫码”通行制度,戴口罩、少聚集、扫码出行的生活方式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街上不难看到,近来不少昆明人在这方面已放松了许多,虽能理解,但这里应提醒广大市民,还不到全然放松的时候,对病毒来说,昆明与北京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常态化防控工作需再严格起来,市民们对防控措施的自觉配合度也要恢复起来,只有每个人当好自身的“守护者”、社区的防护者,才能让疫情不再反复。(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