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明人在家就能看国宝 云南中医药大学6件海归藏品被认定为国有珍贵文物
昆明信息港    06-19 15:17:22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段佳琪 通讯员姚彦宇 杨达非 国家宝藏离我们有多远?近日,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西学博物馆6件海归藏品被认定为国有珍贵文物,隔着一层专藏库玻璃门的距离,昆明人在家门口就能一窥真容。

0619_1

此次博物馆申请鉴定的6件“欧洲针灸之父”苏烈的藏品,被云南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认定为国有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5件。

被认定的6件珍贵文物包括:20世纪初苏烈自制中医针灸金针套组(镶嵌红蓝宝石),被苏烈带到西方流传的清光绪务本堂木刻《滇南本草》,苏烈从中国带回法国使用的清末银质针灸针具,苏烈任法国驻云南副领事兼二等翻译官的制服,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颁发给苏烈准许由云南河口入境的护照,苏烈在中国学习中医针灸期间购买、后带回法国作为教具的清代晚期仿制雍正针灸铜人。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百余年前云南的历史、政治、文化,也见证了中医传播至欧洲的重要时刻。”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西学研究所负责人戴翥教授说。

比如《滇南本草》——由云南人兰茂所著,是我国现存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作品,于明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完成,早于李时珍《本草纲目》140多年。该藏品为清光绪丁亥年间(公元1887年)务本堂再刊的早期发行版本,原五册合订为两本,被苏烈带到西方流传。

0619_2

20世纪初苏烈自制镶嵌红蓝宝石的中医针灸金针套组(一级)

0619_3

被苏烈带到西方流传的清光绪务本堂木刻《滇南本草》(三级)

0619_4

苏烈从中国带回法国使用的清末银质针灸针具(三级)

0619_5

苏烈在中国学习中医针灸期间购买、后带回法国作为教具的清代晚期仿制雍正针灸铜人(三级)

0619_6

清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颁发给苏烈准许由云南河口入境的护照(三级)

0619_7

20世纪苏烈时任法国驻云南副领事兼二等翻译官的制服(三级)

成立于2012年的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西学博物馆,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个研究中医文化向海外传播规律的学术机构,为更好地传播中医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医故事,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平台和学科生长点。

现在在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西学博物馆,除苏烈个人展藏品外,馆内还陈列有腊味爱、阮文仪、满晰博等海外中医学传播者的医学手札和针灸工具等藏品,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百余年前云南的历史、政治、文化,也见证了中医传播至欧洲的重要时刻。目前,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西学博物馆正在面向社会开展相关文物征集工作,与各界人士共同做好中医药历史的发掘、承接与传播。

相关阅读

苏烈事迹

苏烈(1878-1955)出生于法国巴黎,曾任法国驻云南副领事。1901年在北京担任翻译工作时,霍乱爆发,他亲眼见证中国医师使用针灸治病,便开始拜师学习针灸。1927年,苏烈开始在法国传播和推广针灸,包括翻译古典医籍、创办法国最早的针灸学校、与当地医院合作开展针灸临床实验等。1950年,苏烈获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提名,其著作《针灸法》至今仍是西方人学习针灸的圣经。他被誉为“欧洲针灸之父”,成为影响欧美中医的源头。


编辑:曹月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