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唐祖发 李柱金 小麦是现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民以食为天, 提起小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可以磨成面粉,做成馒头、面条等等。但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人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把普通小麦当花来卖。他就是东川区碧谷街道老村村李茂良的上门女婿——郭有清。今天我们带大家去看一看他是怎么做的。
在碧谷街道老村村一个叫张家岩头的小村庄,与大寨村隔河相望。一到村口,就看到路边大树之间挂着一排排的小麦在晾晒,一户人家院子里,好几个人在忙碌着,这里便是郭有清家。我们找到了正在指导大家工作的郭有清,向他了解情况。郭有清告诉我们,他在昆明斗南的花卉市场干活时,发现小麦制作的干花销路很好,价格不菲,而且都是从外地进来的,昆明地区很少有加工制作的,想到东川气候干热,非常适于加工干花,而且自己家也比较宽敞,具备制作干花的条件,便萌发了做这一行的想法,于是找了一家销售商做合作好伙伴,于2019年7月开始在东川制作小麦干花。
据郭有清介绍,制作小麦干花,小麦长到八成熟就要收割,此时重量轻且经过加工后麦芒不易掉落,成形后不影响美观。晾干的小麦经过剔除叶子,检出形状和麦秆好的,麦秆要有70公分高,52枝扎成一把,扎好以后需用双氧水浸泡48个小时,一是为了更好上色,二是确保外销售中更安全。浸泡过的小麦用水冲洗干净,再晾干后才能进行上色。
我们在郭有清家院子的阴凉处看到几个老年人正围坐在一起捡麦穗,捡出来困扎好的麦子在院子堆了一大堆。差不得时候,大家又忙着把浸泡好的麦子冲洗后晾晒起来。郭有清告诉我们,他这个工作用工量特别大,去年生意好的时候,最多的时每天要五六十人一起干,少的时候也要十多个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销售有限,经常都有六七个人在做,而且由于劳动强度不大,做工的大多是不能外出老年人、带孩子的妇女。来这里做活的人叶全部是周边村里人,由于都是村乡亲戚,所以他给的工钱相对比其它行业要高一点,而且这个工作是做计件,为了节省时间,他家还免费提供午饭,大家都愿意来帮他做,也因此带动了周边好多村民脱贫致富。
常年带着孙子的刘明秀是最早来这里干活的一个,是开始整的第一天就来这里干活了,“他们叫我整得多少算多少,来了一天当玩一样,一天整得一百七八、两百把,五角钱一把,投着七八十块钱、百十块钱一天,还是可以的,得闲么就来,不得闲么在家忙我的,在家里劳动也劳动不了,带着娃娃,来跟着悠悠呢跟着整整。”刘明秀边做活边和我们聊起来。
有病在身的李茂珍干不了重活,来这里做的最多,这样的工作最适合她了。她告诉我们“我从他们整麦子就来跟他们理麦子了,整别样又整不动,来整这个麦子是手上的活计,一天有五六十、七八十,整得这点还是可以的,手上的活计,干重力又干不动,我今年六十八了,脚杆不得力,一天来都是坐着,晾晾麦子、收收麦子。”
一位老大爷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叫李国炳,虽然今年已经79岁了,可干起活来手脚依然麻利, 扎麦子总比别人快,他已不记得自己来这里做了多长时间,但他说自己一天可以扎两百多把,可以挣有一百多元。
据了解,郭有清原籍昭通镇雄县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外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李荣会,结婚以后,两人一直在外打工,做过很多工作,也挣了一些钱,日子过得很滋润。而李荣会的娘家人就不一样了,因李荣会的父亲李茂良是个先天残疾人,上有卧病在床的老人需要赡养,下有未成家的小儿子需要抚养,家里是一穷二白,几间摇摇欲坠的土房子成了村里的“典型”,这一切郭有清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2004年,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后,郭有清跟妻子商量,把户口迁到老村村的李茂良家,做了上门女婿,名正言顺的操持起这个家里的“经济建设”来,在他的努力下,家里的生活才慢慢有了起色,2015年,家里的土胚房摇身变成了三层的小别墅,宽敞气派,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午时分,郭有清带着大家把成品小麦干花装箱发给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经销处,我们看到,小麦干花麦穗上都套了袋,防止麦穗和麦芒损伤。制作好的成品小麦干花非常有质感,饱满的麦穗泛出金黄,笔直的麦芒整齐排列,很有一种写意画的感觉。
郭有清告诉我们,小麦干花成本价在4元一把,去年正常销售可以卖到八元一把,每个月可以销售2万把左右,今年由于疫情影响,销量有所下滑,只能卖到6元一把,但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郭有清现在使用的小麦原材料全部是从外地进,去年他曾经在自家地了试种过,品质非常好,但面积较小,加之精力有限,今年就没种了,他很希望本地能有农户和他合作种植麦子,他跟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亩地种玉米只有五六百元的收入,种大蒜有两千多元,如果种他这个麦子,按照标准要求来种植,一亩地种好的可以达到五千到六千把,差的也可达到四千把, 1.2元一把,平均可达5000元一亩,除去成本,收益远远高于种其它的农作物,而且是订单销售、无风险。
据郭有清介绍,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制作其他的干花,下一步他想建个厂扩大生产规模,把产量扩大5到10倍,在条件成熟时,再生产其他品种的干花,丰富一下自己的产品,到时候可能长期要四五十个人,最多时候要一百多。他说:“扩大后,希望地方上能跟我们合作搞种植,提供原材料给我们,以后不仅做小麦,还要做满天星、薰衣草、勿忘我这些干花,我希望我们能最大限度带动村子周边的老百姓致富,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
我们算了一下,现在郭有清一年的销售量大概在20万把,如果建厂成功,年产量将达100万把以上,按照每亩地出产4千把,需要种植300亩左右的小麦,加上所使用的工人,每年可以为周边村民带来几百万元的的收入,带动几百人脱贫致富,这将对周边的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取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