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干净的上赵公庄村
“你们是不知道,以前我们这个村都是土房子,破破烂烂的,跟现在完全两个样。”6月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石林阿乌村委会上赵公庄村村民杨菊梅一说起村子来,话匣子就关不住了。
她告诉记者,上赵公庄村以前是破落村,现在变成了家家户户“小洋楼”的村子。“这多亏了我们的杨书记。”
杨菊梅嘴里的杨书记,就是阿乌村村委会的党总支书记杨金富。
阿乌村委会地处石林县城南边,距县城3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048户3828人,国土面积8.32平方公里。
自省、市、县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杨金富带领村干部对全村7个村民小组的情况进行深入剖析。2013年,美丽乡村建设率先在上赵公庄村展开,曾经的上赵公庄村贫穷破落,村内甚至没有车路,群众生活十分困苦。
为此,杨金富下定决心要抓住政策机遇,改变村子落后面貌。为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杨金富及村干部班子多次上山下村,通过党员干部及户主大会,让全村百姓知晓、理解、支持并参与其中,真正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杨金富对比上赵公庄村的村貌变化。
石林县副县长王斌宁表示,杨金富是个老党员,敢抓敢管、善抓善管,在集体土地收储、拆除破旧房屋等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风险面前敢于担责、在矛盾面前敢于挺身、在关键时刻敢于亮剑。“特别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中,书记带领班子成员一起干,然后班子带着党员干,党员带动群众干。以党风促村风、带民风,真正把党员这面旗帜竖起来。”
如今的上赵公庄村,一个漂亮的大池塘就在村子里,池塘边栽满绿树、开满鲜花,周围排列着“高颜值”乡村民居,到处干净、卫生、整洁。杨金富及村里的班子成员经过多方争取,整合筹集到资金2000多万元,建起了村庄文体小广场、标准化卫生公厕、垃圾房,并在全县率先建设农村管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氧化池1个以及污水管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完成村风村貌改造。
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步提升的同时,如何发展适宜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是村委会的另一项重点工作。在杨金富的带领下,当地由村集体对外发包或采取集体经营方式,创办了无公害基地2000亩、林果基地1500亩,发展生态种养业和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又搞起了养殖场、面条加工厂和刺绣厂,并发展特色休闲旅游,大力发展良种生产加工业,带动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同步增长。
杨金富介绍,在多项产业发展与群众收入增加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应该发展壮大,形成良性循环。比如现在的上赵公庄村,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辆小汽车,“有的一家还有好几辆”。
如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阿乌村委会着力打好“绿色”这一王牌,充分利用“天蓝、地净、水清”等自然资源,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县全域旅游发展大局,进一步把美丽乡村建设、无公害蔬菜种植、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把阿乌村打造成为村美、民富、产强的蔬菜产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巴江绿色明珠。(云南网 记者彭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