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今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千年追求的梦想。
1979年以来,随着“小康社会”的概念被提出,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无数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者们始终昂首阔步,将坚实的步伐刻印在这份答卷上。
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目标冲刺,云南发展的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如今,站在2020年,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日子,我们执着的梦想已触手可及。为记录下这特别奋斗历程,昆明信息港开展“身边的小康”图文短视频征集活动,用更有温度的作品,讲述身边的小康故事。
本期我们选取“松木有骨”所作的《"小锤敲过一千年”的古老白族村寨——社会主义新农村之三十五》一文编发。全文如下:
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距鹤庆县城西北7公里,它有3个自然村。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茶马古道”上一个“小锤敲过一千年”的古老白族村寨。
今年五月初,我的“滇西北行”29天,从丽江石鼓镇而丽江机场路再行2公里来到这里。“云南新华白族旅游村”的门楼显得很有气派,左右两联:“新华白族银都,草海龙潭碧水”。入门约千余米进入村内,街道两旁全是银器加工或销售成品的商铺。村口是一座新建的商家集成广场,集中了商家与食宿店家。我在这里住了两天晚上,不仅参观了银器制作国际级大师寸发标的作坊和陈展室(详2020年6月17日彩龙帖:白族村寨小锤声声唤出的银器工艺制作国际级大师寸发标——民间手艺人之十二,链接:www.gotodlj.com)。而且对村内街貌与老村“石寨子”、古戏台、古泉眼、黑龙潭、海菜花等景观有所欣赏。
据说,新华村在唐南诏时期就开始加工民族首饰等工艺品,在当时就是云南铜银器手工艺制作中心,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产品沿“茶马古道”输送到我国藏区和尼泊尔、印度等国家,“鹤川匠人”名扬海内外。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富民政策和振新乡村战略指引,新华村在传承和发扬祖辈遗留手工技艺的基础上狠下功夫,逐步走上规模化生产经营的道路。全村80%以上的农户都从事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现已形成“家家手艺、户户工厂、一家一店、前店后坊”的发展格局。昔日的穷乡僻壤,现在已经走在小康的路上。村里的银器手工艺制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泰国、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日本、美国等国家。2000年,新华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俗文化村”。2010年,这里成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街景
村前集散商铺一角
欣赏“清白传家”
街景
古戏台
银器制作国际级大师寸发标老师家
古泉眼
黑龙潭海菜花
村前宽广道路
林立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