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宁区“党务人才孵化示范基地”举行揭牌仪式,晋宁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室霖和基地负责人黄晓明参加仪式并为基地揭牌。李室霖从“学习进步的基地,实践创新的基地”两大功能定位对“党务人才孵化示范基地”寄予厚望,希望孵化基地的“红色摇篮”能孕育出更多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更多优质的党建创新案例、更多叫得响的党建好品牌。揭牌仪式后,基层党建业务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示范培训班在基地开班,部分党务干部、全区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员和2019年以来新任村(社区)“两委”成员等96名学员参加培训。
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室霖和基地负责人黄晓明共同为基地揭牌。
“一基地八分站”系统布局,建设党务人才磁阵
坚持扁平化、区域化、全覆盖,健全与党务干部结构需求相适应、与全区党务功能相匹配的晋宁区党务人才孵化“1+8”磁地群布局,以晋宁区党务人才孵化示范基地(昆阳创新C区)为主阵地,8个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党校为党务干部联络站,按就近就便原则,将全区73名机关党务干部、41名乡镇(街道)党务干部和274名村级党务干部分批分组编入站点管理,把“党务阵地孤岛”串联成“党务人才孵化高地”;全区292名党务干部实现培训测试合格后持证上岗,96名党务干部正在开展培训,切实提高全区各级党务干部能力素质水平,提升全区各级党组织党务基础水平和规范化程度。
基层党建业务暨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示范培训班在基地开班。
“五有七培”软硬兼备,激发阵地红色磁力
对标有制度、有师资、有活动、有阵地、有经费的“五有”标准建设党务人才孵化示范基地,出台《昆明市晋宁区党务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晋宁区党务人才孵化培养方案》,优选师资队伍,组建“先锋讲师团”,创新参与式、交互式教学方式,提升培训实效,晋宁区委组织部每年从区管党费中列支不少于5万元经费作为区党务人才孵化示范基地建设经费和培训经费,确保经费保障、活动经常。同时,采取优选优配、分类培训、划分学习小组、小班制教学、持证上岗、考核评议、结果应用的“七培”举措,建立党务干部任职备案制,结合党务干部所负责领域情况,合理划分农村基层党建、社区党建、机关党建等12个学习小组,采取小班制教育模式,按照岗前培训、定期培训、日常培训教育、专题培训开展分组分层分类培训,确保党务干部选任、管理、培养、使用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真正实现阵地红起来,磁力强起来,党务干部聚起来,党建工作亮起来。
参训学员专心听讲。
“随堂把脉”复盘提升,排除阵地消磁隐患
转变“讲师讲,学员听”的单向模式,打造全员参与的培训课堂。在讲师方面,采取课前“听”、课上“动”、课后“复”的方式,由区委组织部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一遍党务干部培训前需求调研,课上注重与学员互动反馈,课后由培训学员组织对讲师打分,组织复盘分析优化方式,切实提升师资水平。在党务干部方面,按照课堂表现、学用结合表现和工作实绩表现,按照季度考评、年度考核方式,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划分4个等次。其中,优秀等次不超过参加考核人数的20%,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党务干部的同志,作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人选由区委负责表彰,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后备干部培养、管理。考核为基本称职及以下的,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视情况责成单位调整岗位。采取正反激励方式,排除阵地消除隐患。(供稿:中共昆明市晋宁区委组织部)